1月5日,青岛市相声艺术研究会举行成立庆典。1月6日,山东省曲艺艺术传承中心、青岛市曲艺艺术传承中心在青岛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揭牌成立。青岛曲艺又将迎来蓬勃发展的新时期。青岛,这座艺术之城与曲艺一直有着不解之缘,追溯起来已有百年历史。
民间演出
青岛是在上世纪20年代末,才开始有相声演出。早期有相声演员黄小辫和儿子黄德利,继之是李妙卿、李妙芳、刘贵田、潘泰祥等,在中山路、江宁路劈柴院等一些茶社表演,那时的茶社主要是清唱京剧。随后,王增寿、王本利等撂地艺人在平民市场、西广场、商业市场等市场演出,也带动一些学校,单位的同乐会及晚会有相声节目演出。
1932年中秋前夕,18岁的马三立和16岁的刘宝瑞从烟台来到青岛,在劈柴院演出相声达三个月。但由于看客太少,收入极其微薄,实在难以维持,只好凑足路费匆匆离青。
1942年,王傻子 (王鼎臣)来青自行组团在劈柴院,既变戏法,也说相声,同时还有单弦、鼓书等曲艺节目。同年,小彩舞(骆玉笙)率曲艺班来青岛,在“兴亚讲堂”(中山路青岛咖啡饭店改造而成)演出,其中有相声名家小蘑菇 (常宝堃,常连安的长子)、赵佩茹。而当时小蘑菇的相声在全国已经非常走红,但他与赵佩茹合说的《羊上树》《大相面》等相声段子,也只能安排在小彩舞的京韵大鼓“压大轴”之前。
40年代末,相声艺人贾贵清的相声班来青演出,共有十多位演员。是在劈柴院、泰安路天桥市场撂地。三面用布围住,里面有约二十条长板凳,表演单口相声、对口相声、双簧、数来宝等,一般20分钟一段,就向观众收钱。此时,青岛的评书演员李相范、王宝亨等,也经常表演相声。
名家荟萃
1949年6月2日青岛解放。 9月,在胶东文协领导下和胶东军政文工团的帮助下,把多年来分散的曲艺艺人组织起来,成立青岛市第一个大联合的曲艺组织——大众游艺社,并在夏津路2号(原同乐戏院)举行开业演出。大众游艺社开业后,迅速编演了相声《韩复渠做官》等一些新曲艺节目。他们又在第三公园、李村路开辟两个分场,每天吸引观众都在1500人以上。至11月初,大众游艺社已有400余名成员,分成相声大鼓、杂耍魔术、评词(包括山东快书、数来宝)、地方戏、清唱、话剧和舞厅7个组。同年11月5日至6日,全市第一届曲艺大竞赛在南村路的天成戏院举办,相声等曲艺和地方戏竞相登场,很是轰动。
1956年和1960年,相声大师侯宝林领衔的中国广播说唱团两次来青,在永安大戏院演出。第二次时,他还应青岛市工人文化宫之邀,到上海路6号的文化宫小剧场,观摩了青岛市职工艺术团曲艺队的演出,并为青岛的相声爱好者进行了辅导。侯宝林一行又于1963年4月来青,在小村庄的四方剧院演出。当时,侯宝林都是与相声捧哏名家郭启儒搭档。
1957年,吉文利(老一辈相声名家吉评三之子)被青岛工人文化宫从橡胶六厂调去做文艺干部。如鱼得水的他,立即着手成立相声、山东快书研究组,开办曲艺训练班,前后约有百余人参加培训,此基础上就组建了青岛市职工艺术团曲艺队。首先是吉文利与青岛11中教师王锐搭档表演相声,随后就有许多业余相声演员耿殿生、杨达川、李炳杰、杜松才、翟红元、姚征等登台演出相声,其中有不少后来都 “下海”,参加了1958年10月30日正式成立青岛曲艺团等专业团体,并成为曲艺名家。后来,耿殿生还曾担任过青岛曲艺团团长。
天津曲艺团1963年再次来青演出,青岛工人文化宫便邀请相声名家常宝霆、白全福和京韵大鼓大师骆玉笙,与广大业余曲艺爱好者见面,并进行座谈。
1972年,马季和唐杰忠来山东采风,途径青岛时,他们应邀与青岛工人文化宫曲艺队和青岛房产局业余演出队,在工人剧场同台演出,并举行“相声表演艺术讲座”。
继承发展
青岛工人文化宫于1980年9月初和上世纪90年代,两次邀请相声名家郭荣启来参加相声表演艺术讲座。1982年8月底,32岁的姜昆与李文华 (次年就患有喉癌告别舞台),还有侯耀文、石富宽以及崭露头角的冯巩、刘伟等年轻演员,来青岛永安大戏院(当时的延安剧场)演出相声专场。不久,青岛工人文化宫又特邀姜昆、李文华,来参加“相声创作和表演经验介绍座谈会”。
在相声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是,1984年6月26日至7月10日在青岛举行的全国相声作品创作评比会,这是由相声大师侯宝林亲自挂帅。会址在新疆路青岛海员俱乐部的和平宾馆。参加会议的还有相声泰斗、70岁的马三立,以及姜昆、常宝华等相声名家。
1986年,庆祝“八一”相声录音会在青岛举行,共有14对相声演员参加演出,包括马季和赵炎、马志明和谢天顺、侯耀文和石富宽等,还有青岛曲艺团的潘贵才和耿殿生,他们表演的相声《飞》和《交谊舞漫谈》,赢得相声名家们的一致好评。不久,青岛曲艺团的青年相声演员赵保乐,为冯巩量身创作了连续微小品《开心阿O》在央视播出,由此开始到北京发展。青岛曲艺作家创作的相声《楼道曲》,由姜昆和唐杰忠在1993年的央视春晚演出,好评如潮。
为了更好地传承相声艺术,青岛这些年就有一些优秀的相声演员都拜了名师,都载入了全国的相声谱系。其中,耿殿生拜师常宝霆,潘贵才拜师马志明,邢瑛瑛和刘立新拜师马季,李炳杰、郭秋林和单联丽拜师侯耀文,朱琦拜师唐杰忠,莫宏拜师李立山,刘宗琦拜师萧国光等。
成立于2011年3月的青岛曲艺社,以说相声为主,是青岛市目前唯一保持常年传统曲艺演出并拥有三处专业演出场所的团体,现已演出一千余场。
(作者吕铭康为青岛市相声艺术研究会总顾问)
□特约通讯员 吕铭康 整理 蒋南
新闻推荐
苗绣图案布包、绿色有机大米、湘西“苞谷烧”酒……近日,“扶贫创客”们向长沙市民推销各自村里的特色农产品。2016年,黑土麦田公益与各高校合作,严格筛选了来自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美国加州大...
夏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夏津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