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京杭大运河的开通,便利了南北货物的运输及相互的沟通交流,由此诞生出的运河文化也丰富多彩、源远流长。
当时,山东德州是重要的漕粮中转站,有几个重要的码头,其中武城县就是运河流经处,有其船工的劳作点。正因为此,武城县诞生出灿烂运河文化的载体——运河船工号子。
2006年,运河船工号子列入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始于元代
武城有近百个村庄濒运河而居,自元代此运河成为全国漕运大动脉后,做船工成了武城人谋生的一条重要出路。
武城运河船工号子始于元代,鼎盛于明清,直至1978年漳卫南运河断流,随着水运的废止而衰落。据老船工们讲,明清两代,运河上来往船只络绎不绝,船工号子此起彼伏,打篷、拉纤、摇橹、撑篙等各种号子声响彻云霄,形成了“南来北往船如梭,处处欣闻号子歌”的热闹景象。
运河虽水流舒缓,但船只运行仍需船工撑篙、纤夫引绳。为了调动大家的情绪,协调节奏,取得最大拉力效果,船工号子便成为最好的口令。运河船工号子一般是一个人领唱,其他人应和。领唱者要根据船行的状态、位置、环境,唱出不同的号子,并把握号子的轻重缓急。遇到上行艰难或是急转弯时,领号人音调悲壮地一声高叫,和声调也紧跟着上行二度,然后节奏更加强烈,领与和衔接紧凑,气息急切,配合默契,不知不觉大船闯过了关键水段,驶进安全水域。
●种类繁多
武城运河船工号子大体分为11种:
1.打蓬号。船只逆水航行时首先要将蓬升起,开蓬时就唱打蓬号。
2.打锚号。船只两头都有锚,起船时要先打起锚,这时号工领唱,船工应唱,这就是打锚号。
3.拉冲号。船在直行航道中,为使船靠惯性前行,纤夫们要铆足劲前冲一段,这时要唱拉冲号。
4.拉纤号。逆水航行时,纤夫要拉纤,一般小船有六七把纤,百吨位要用十三四把纤,这时号工要唱拉纤号——起号和行号。
5.撑篙号。为使船顺利又迅速转入正航,这时号工唱起撑篙号,船工撑起长篙随着号子将船开动,向前撑行。
6.撺篙号。因下航时速度较快,为行船安全,必须左右撺篙来应付河道中随时出现的险情,此时唱的号子叫撺篙号。
7.摇橹号。在河道宽阔、水面平稳时,此时一边摇橹,一边唱着摇橹号推动船体前行。
8.绞关号。枯水季节,河水浅,此时就用绞关的办法把船拖过浅滩。绞关号就是绞关过程中唱的号子。
9.警戒号。主要用于夜晚或大雾天,为防止船与船之间发生危险而唱的号子。
10.联络号。与警戒号基本相同,但用途不同,联络号是用于船上船下和船与船之间进行联络用的号子。
11.出舱号。船到目的地,船工舱中卸货所唱的号子就叫出舱号,也叫劳动号子。●亟待保护
武城运河号子是中国劳动号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代武城船工集体智慧的结晶,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1965年前后,随着运河水源的不足和轮拖的替代,船工行业渐行消失,船工号子也随之湮迹。在运河船工号子已不复闻的今天,追根寻源及时抢救,是挖掘民间艺术,弘扬历史文化的需要,也是当代人义不容辞的神圣使命。(据《德州晚报》)
新闻推荐
两个月前,武城县公安局指挥中心接到一个报警电话,报警人孙某是县城某养殖社的工作人员,在6月29日19时至30日5时之间,其工作的合作社墙体被人破坏,丢失狐狸50余只,总价值15000元左右。接到报案后,武城县...
武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武城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