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河县胡官屯镇胡官屯村党支部书记袁本广最近天天往地里跑,现在天气炎热,麦田是一天一个样。“我们早早联系好联合收割机,哪块地先熟,先收割哪块。看这沉甸甸的大麦穗,亩产差不多能到1100斤。”望着金黄色麦浪,他晒黑的脸上露出笑容。
对这个产量,他很满意。这个满意,既是因为半年来的辛苦有了回报,也是因为他能给130户村民一个满意的答复了。这130户把土地交给他们8名村干部,种不好怎么行?
胡官屯村有1210口人,3040亩耕地。作为镇驻地所在村,年轻的村民基本有两个选择:自己做生意,或到附近企业打工。家里的地,交给以老人为主的村民种着,能收多少算多少。
“种地虽然不再是村民家庭收入的最主要来源,但地必须要有人来种,而且要种好。”袁本广说。2010年,他召集党员和村民代表开会,商量种地的事儿。他在会上是这样说的,既然年轻人没时间种地,老年人越来越种不了地,我们就把地流转出去,让年轻人一心一意地挣钱。参加开会的人都觉得这个办法行。
有人想流转土地,还有人想继续种地,可前来流转土地的农业公司提出一个条件:土地要连片流转,这样才能进行规模化种植。这好办,村里把耕地收回。被划进流转范围的,村民想流转,就把地流转给村里,再由村里流转给农业企业;还想继续种地的,村里在其他地方划出一片地来,村民可继续种。
这办法好。村民挣的钱更多了,土地也得到更好的利用。到2017年上半年,全村近2000亩地流转了出去,只剩下130户继续耕种着1060亩粮田。这些户不是不想把地流转出去,而是优质流转土地的客户不是那么好找。2017年秋天,上级组织部门提出要求,党支部要领办、创办合作社,以此为抓手提高村民和村集体收入。
袁本广组织还在种地的130户开会,提出村党支部要创办合作社,他们的土地可以入股,每年每亩地有800元的保底收入,合作社收益好的话进行二次分红。啥也不用管,一亩地就有800元的收入,再说土地交给党支部太让人放心了,这种好事当然没人不同意。
2017年9月9日,胡官屯村土地股份合作社成立,由党支部创办,社员是130户村民,资源是这些村民入股的1060亩耕地。
合作社成立时,袁本广对8位“两委”干部说,村民把这些地交给我们,我们必须种好,“我们8个人都是党员,地里的活我们谁也不能少干,干了暂时一分钱也没有。”2018年,地里种的是小麦和高粱,1060亩耕地划成8大片,一个干部管一片,忙不过来再雇人。年底一算账,拿出每亩800元的保底费用,合作社没赔钱。这让袁本广很满意:“刚开始种,经验不足,又受了灾,这让我们经营这1060亩地心里有了底。”
2019年,同样种了小麦和高粱,小麦比上一年每亩增产200斤,高粱增产100斤,不但社员每亩地有了260元的分红,村集体也增收4万元,8名干部每人还发了1500元的报酬。“这个报酬现在还只是象征性的。我们在地里干活,现在还不计工。我估计了一下,每个干部一年用在地里的时间在100天左右。”袁本广说。
今年小麦亩产估计能比去年再提高100斤,这让袁本广对合作社全年的收益更有了信心。合作社的最终利润,70%用来分红,20%归集体收入,10%用来购买农机和支付村干部报酬。“以后利润高了,村干部种地报酬也会提高些。”袁本广说。
新闻推荐
近日,济齐路向西下穿京沪铁路段工程已经打通,京台高速改扩建跨越济齐路的最后一节箱梁吊装也已完成,跨越济齐大道的...
齐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齐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