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平凡岗位也能创造不凡的社会价值
福洋淀粉有限公司首席研发中心主任赵伟是乐陵人,2004年,她进入厦门大学攻读原子化学专业硕士学位,师从中国无机化学界赫赫有名的中科院院士、博士生导师郑兰荪教授。毕业后,可以留校任教的她却义无反顾的选择了福洋生物有限公司,“选择在福洋淀粉这片肥沃的土地上扎根,缘于我对研发事业的热爱,在福洋,我实现了自己最初的理想。”几年来,赵伟和她的团队共为企业研发出10余项国家专利技术。
曾经在行政机关单位工作的刘明林,不甘平庸,毅然决然地辞去相对安逸的工作,凭借一股子干劲,在征宙机械闯出了一片新天地。 “一个人要干一番事业,不在乎工作地点。我大学里学的是机械专业,专业正对口,我相信,只要肯努力,就一定会干出一番事业。”刘明林这样诠释当初的选择。几年来,刘明林先后获得7项国家实用型专利,今年1月份,他被评为第二届德州市首席专家。
事实证明,考公务员并不是唯一的就业途径,在平凡的岗位一样能创造不凡的价值。近年来,随着平原县招商引资项目纷纷入驻,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为了吸引、留住高学历人才,各企业纷纷使出绝招。同时,为了解决就业难问题,平原县也积极落实就业优先和 “就业谋福”工程要求,通过扩大就业宣传、改善就业环境、完善就业服务等措施,为求职者提供更加广阔的平台。
观点:年轻人要有正确的择业观
长期以来,公务员就意味着体面的工作、稳定的收入、丰厚的福利,人际关系广,有一定的社会地位,是不少求职者心中的理想选择。就业结构性失衡和就业理念偏差,凸显出就业市场的新挑战。
“死也要死在编制里”的就业观,造成精英人才放弃专业、特长,甚至激情、理想,守一个“饭碗”,过一生“平凡”。但是,一些大学生、公务员摒弃盲从、主动转变,放弃不切实际的自我设计,主动适应市场风向,当一名高素质的普通劳动者。他们走出高校、机关,走进企业从事着喜欢的专业,自主创业实现了自已的理想。他们的成功,缘自树立了正确的就业观、创业观。
年轻人都来争考公务员并不正常,一个创新型的国家,更需要人才在市场中拼搏,在实验室中探索,在各个领域里创造价值。大学毕业生需要正确的职业动机,要问问自己“到底想干什么”“能干什么”,通过持续探索,把握未来方向。同时,还需要在社会实践中,发现自己的特长。要有耐心,先就业再择业。
新闻推荐
本报讯 (记者 张崇熙 通讯员 张梦)3月14日,全县人才工作述职调度会在县委三楼会议室召开。县委副书记赵明国,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刘在军,县政协副主席、财政局局长宋振兴出席会议。赵明国讲话要求,人才...
平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平原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