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新闻 夏津新闻 平原新闻 齐河新闻 临邑新闻 庆云新闻 宁津新闻 禹城新闻 乐陵新闻 武城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德州市 > 平原新闻 > 正文

李月华:十八载的秧歌情,李月华:十八载的秧歌情

来源:武城时报 2012-06-04 10:26   https://www.yybnet.net/

俗话说,做好事容易,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而在武城县四女寺镇仅有260多口人的南小李村,却有这样一位65岁的老人,从1994年开始,就自筹资金在农闲时把四邻八乡的群众组织在自家院里,敲锣打鼓扭秧歌,丰富群众精神生活。 18年来,从未间断。

日前,笔者见到李月华时,他正在组织群众扭秧歌。在他的指挥下, 20多人组成的秧歌队表演整齐划一,舞姿灵巧活泼,赢得观众的阵阵掌声。 “四里八乡的群众没有不知道李月华的。”提起李月华,村民李丙芬竖起了大拇指。

李月华今年65岁,地地道道的一个普通农民。十几年前,由于他和老伴都爱好扭秧歌,农闲的时候就在自家院里组织上几个村民表演。 “刚开始的时候,没有锣、鼓一类的乐器,就跟着收音机里的音乐扭秧歌,但即使是那样,我们的积极性还很高。”谈起早年刚组织群众扭秧歌的情形,李月华笑着说。

有了老伴和家人的支持,再加上村里爱好者的响应,李月华的秧歌队队员越来越多,多年来,队伍一直维持在30多人。 18年来,他的秧歌队经历了好几茬换人, “粗略算算这些年参加过秧歌队的人,最少也得300人了。”李月华说。 “现在都是老少爷们主动来找我,让我组织搞活动。”如今,李月华的秧歌队中年龄最大的王路连老人已经67岁了,最小的28岁,队员组成也由原来的只是本村的群众扩大到周围七八个村庄,甚至连平原县王杲铺和德城区黄河涯镇的群众也前来参与。

组织这样的队伍和活动,虽然花不了多少钱,但对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来说, 18年如一日地坚持下来,也不是一个小数目。看着自己的秧歌队越来越壮大,群众热情越来越高,没有乐器和正规的场地是不行了。乐器的购置、更新,音响的用电等等,每年最少1500元。钱从哪里来?李月华想到了自己年收入2至3万左右的30多亩地的果园和一片鱼塘。钱从这里出!

当李月华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对全家人说出想法后,令他没想到的是,全家人都支持他这么做。 “不光是考虑到俩老人的心情,更是方便周围老少爷们能有个娱乐的地儿。”李月华的儿子李义袖说。不光是在资金上支持,家人还帮着李月华把自家鱼塘边上的一块闲地整理出来,铺上砖,成为这支秧歌队专门的活动场所, “大家想跳到什么时候就跳到什么时候。”李义袖说。

“现在村里打架斗殴、打扑克玩麻将的少了。年轻人白天出去打工,晚上来这儿活动,扭扭跳跳舒筋活血,身心得到放松。”大孙庄的孙宝志老人说。李月华信心十足地说: “18年都坚持下来了,只要我能爬得动,我就把活动继续搞下去。”□图/文王玉磊 张天娇

新闻推荐

平原县组织收听收看全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视频会议,平原县组织收听收看全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视频会议

本报讯 (记者 王颖)5月24日,国务院在京召开全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平原县在联通公司设立分会场。县委副书记、县长王洪霞,县委常委、副县长谷举族,县法院院长张连波及县直各部门和各乡镇 (街...

平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平原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李月华:十八载的秧歌情,李月华:十八载的秧歌情)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