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邢庆杰
1977年盛夏的一天,我随母亲到乡政府街上买东西。返回的时候,已近中午了。我又热又渴,母亲便就近带我到供销社办公室讨水喝。
那间办公室里只有一个人,是个大胖子,脸色白润,鼻梁上架着一副金边眼镜。母亲说明来意后,那人指了指门外对我说,你自己去看看门口的水缸里还有没有。
我跑到门口,那里果然有一口大水缸。那一年我七岁,那个水缸和我差不多高,但缸里却一滴水也没有,像是很久没有用过了。
我回到屋里,对那个胖子说,缸里没水。
胖子冲我们摊了摊手说,没水就没办法了,你们去别处看看吧。
母亲冲他笑了笑说,大兄弟,孩子渴得厉害,我们回去还有三四里路呢,你就行行好,给他倒杯热水吧。
那胖子下意识地看了看身边的暖瓶,拿起来掂了掂说,这里也没有了,这水是从乡政府食堂打来的,外面这么热……
母亲不等胖子说完,拉起我的胳膊就走,临走撂下了一句话,反正你出门也不会背着水缸。
后来母亲对我说,她从胖子拿暖瓶时用的力度上,看出暖瓶里肯定是有水的,只是不想施舍……
我家在村子的最北头,大门朝西。那时,我家门外是一条南北小道。虽然是土路,却是北面十几个村庄进新城的必经之路。乡政府驻地虽然有连接着县城的柏油路,但那要绕很远的路,所以,乡里各部门的干部职工进城,也多在我家门口路过。那时候农村人出行,自行车是极少见到的奢侈品,大多靠步行。需要运送物品的,就赶着牛车、驴车或者马车。家里喂不起牲口的,就用人拉着地排车,肩膀上套上袢,慢慢地行走在大地上。那年月,还没有发明瓶装水,人们也没有带水的习惯。走渴了,靠近村庄的,就到村头上讨碗水喝。如果赶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就到河边去,拨开水面上的水草和树叶,洗一把手,然后用手掬起来喝。
我家房后,有一眼水井,水质极好,清洌甘甜,我们半个村庄的人都吃这个井里的水。至今,我回老家,仍用这个井里的水泡茶,味道不是纯净水和矿泉水能比的。而且奇怪的是,竟像用纯净水泡茶一样,杯子上几乎不留茶锈。
我家的位置在村口,经常有人上门讨水喝。每次母亲都在水缸里舀满满的一舀子水,递给讨水者。有时她忙着,就会支使在家里的某个孩子去给路人舀水。天凉的时候,她坚持让讨水者喝开水。为了节约时间,她常常把开水倒在舀子里,把舀子头放到水缸里的水面上漂着,用凉水降温。我们一家一直是这样对待上门讨水的陌生人,所以,母亲对供销社那个胖子的行为非常不满,她纠结了一路。
不就是一口水吗?从乡驻地回家的路上,母亲把这句话念叨了很多遍。
我渴得嗓子眼里冒火,浑身绵软无力,一句话也不想说,心里恨透了那个胖胖的小气鬼。直到走到丰收河边,我喝了一肚子河水,整个人才精神起来。
如果不是我的亲身经历,我真的不相信世上会有如此巧合的事儿。
那天我从外面“疯”完回家,老远就看到一辆“大金鹿”的自行车停在门口。进了院子,见一个肥胖的背影正站在我家的水缸前狂饮,母亲在一边站着,不断地说,慢点喝……别呛着……
尽管只是一个背影,但我一眼就认出了他。上世纪七十年代,在鲁西北的乡村,连白面馒头都是逢年过节才能吃上的美食,人们都瘦,极少能见到胖子。那一天的经历瞬间涌上心头,我冲过去正想开口,母亲忽然重重地咳嗽了一声,然后用严厉的眼神制止了我,我只好把那句话咽了回去。我想说的那句话是:你出门咋不背着水缸?
胖子临走,冲我友好地笑了一下,说,你们家的水真甜。
看着胖子出了门,我着急地对母亲说,你不认识他了吗?他就是供销社的那个胖子!
母亲冲大门口看了一眼,只说了一句话,不就是一口水吗,谁出门还能背着水缸?
我一时无语,直到很多年之后,我混迹到文学的队伍里,才逐渐明白母亲朴素的话语里,蕴含着鲁西北平原千年的深厚传承。
新闻推荐
□记者贺莹莹通讯员孙玮报道本报德州讯日前,德州市行政审批服务局与淄博市行政审批服务局签署实施企业开办跨市通办联...
德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德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