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王东奇家,简陋的四间房子,是20世纪八十年代的土坯房,没有一样像样子的家具,屋里除了基本的生活用品,其他一无所有,甚至连最普及的电视都没有。
王东奇的父亲王景祥静静地躺在床上,很平静。他是一个躺在病床上整整11年的瘫痪病人,思维很活跃也很健谈,他说多亏了儿子东起的精心伺候,否则他早就不行了,说这些话的时候,老人眼里含着泪花。
王东奇是一个很腼腆很英俊的小伙子,对于照顾父亲,他说这是天经地义的。父亲在,家就在,以后的路尽管很艰难,他会选择义无反顾地走下去。
噩运突如其来
今年64岁的王景祥是德州市陵城区糜镇王举村一位普通的农民,出事前他体格好很能干,一个人承包了十几亩地,出事那年儿子东奇结婚后刚添了一个孙女。2008年腊月初十,王景祥叫人骑着摩托带他去临近的任集还农资账,路上因为躲车摩托车失去控制,后面的王景祥头部撞断了一棵小树,人当时就昏迷不醒。
接到父亲出车祸的消息,王东奇扔下刚刚5个月的孩子,赶到医院陪伴父亲。一个月后,父亲的生命保住了,可是脖子以下全部失去了知觉。
王东奇渴望奇迹的出现,医生的话给他泼了凉水,医生说康复的机会几乎是零,保住命已经不错了,王东奇不敢相信,只有53岁的父亲会终生与床为伴!
“只要老爸还有一口气,
我就永远不放弃!”
王东奇尽管有点不甘心,但是还是接受了医生的建议,接父亲回家康复。出院那一刻他就打定主意说,只要老爸还有一口气,就不放弃!善良贤惠的妻子为了让丈夫安心照顾公公,带着5个月大的女儿回到娘家。王东奇忍着万千不舍安顿好娘俩儿,一门心思陪在父亲身旁。
他翻阅大量护理类书籍并苦学按摩技术。因为他知道,从今以后他不光是父亲的儿子,更要做好父亲的贴身护理师。开始的日子,父亲经常会有各种各样的术后并发症,高热惊厥是最常见的。每次将父亲抢救过来,满头大汗的王东奇就会瘫坐在一旁。父亲大小便失禁,为了让父亲舒服一点,他特意为父亲买了按摩床垫,还特地选购了一张能上下摇动的床,尽量让父亲感到舒服一点。
“现在自己做的一切,都是小时候父母为我们做的。老人健在时,就要好好照顾,多陪陪他们,这样才不会留下遗憾。看到老人脸上的笑容,再苦再累我觉得也值了。”王东奇憨厚地说。
凌晨1点给父亲翻身,6点给父亲换尿不湿、洗脸、梳头、冲豆奶粉,8点给父亲喂饭,然后自己胡乱吃点饭就去附近的单位上班,他每天把时间安排得紧紧的。去年他又添了一个小男孩,妻子也出不去了,母亲患有脑血栓后遗症和类风湿,自己勉强能照顾自己,帮不上他一点的忙。中午12点下班回来,正是天暖和的时候,他为父亲垫高头部,让父亲晒晒太阳。每天做着同样的事情,王东奇虽然很辛苦但内心却觉得是最幸福的事情。
“父母养我小,我养父母老。照顾自己的父母,天经地义,无可厚非,是做儿女的责任和义务,谁都有个老,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事。”王东奇平静地说。
11年照顾父亲无怨无悔
虽然父亲永远站不起来了,但在王东奇的心里父亲就是一个健康的好人,只是他太累了不想说话。父亲需要休息,做儿子的只要安安静静地陪着他就好。11年暑往寒来,王东奇每天都会给父亲喂饭、翻身、按摩。他每天晚上都给父亲擦洗、按摩后,为的是让父亲舒舒服服地睡一晚。
父亲开颅手术后头骨一直没有愈合,因此洗头、剃头这件平时很容易的事也变得极为困难。王东奇总是需要小心再小心地走推子,而且还要抱着父亲不停地变换角度。曾经一个什么都不会干的“骄子”,如今却成了一个样样精通的全能保姆,王东奇像照料幼儿一样悉心地照顾着自己的父亲。现在他每天都很开心,因为每天能抱着老爸陪在他身边,看父亲瞪着眼睛目不转睛地看着自己,他觉得很踏实、很幸福。
农村大众报通讯员陈启忠
新闻推荐
近日,德州学院纺织服装学院举办了心理健康知识讲座,针对大学生的情绪现状,分析负面情绪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法,让学生受益...
德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德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