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张晓航本报通讯员史云
在很多中学生眼中,物理是最让人头疼的学科——概念抽象、知识点多、不易理解。而在德州市实验中学高一物理课堂上,学生们展现出十足的求知热情,这一切离不开高一物理备课组的努力。
用好思维导图
4月16日,高一9班物理课堂上,老师王圣军正在黑板上绘制思维导图。他告诉记者,物理是一门对学生思维能力要求较高的学科,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为此,备课组决定将思维导图引入课堂。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王圣军介绍,思维导图能够将抽象的概念和思维过程形象化,通过捕捉关键词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最终形成解决问题的流程。
课堂上,老师们运用思维导图展示授课内容,学生绘制思维导图记录学习和思考过程。同时,备课组还将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进行展示,大家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思维导图能够让我知道某一章节中,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内容,并帮我将各个知识点构成思维框架,容易理解又好记。 ”学生盛海龙对记者说。
激发学习动力
当记者来到高一年级的另一堂物理课时,老师陈玉鹏正在教授《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只见他先播放了一段视频,视频刚一播出学生就兴趣高涨,原来视频中的3个人是自己身边的老师,他们分别驾驶自行车、摩托车和汽车进行“比赛”。到达终点后,分别统计出3种交通工具的加速度。熟悉的面孔让学生倍感亲切,生动的实验也让他们对加速度这一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学生具备学习主动性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因素,基于此,高一物理备课组的老师们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他们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通过设疑、游戏、视频、实验等方式,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与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与热情。
发挥集体优势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完善离不开团队的共同努力。每周二上午,高一物理备课组的老师都会聚在一起进行教研。
全组老师在学校模式的引导下,认真研究,逐渐形成了一套备课流程:首先,主讲老师提前备课,设计教学方案,大家集体研讨,对教学方案进行修改完善;随后,老师根据新方案完成教学,大家认真听课并进行点评;收集完大家的建议后,主讲老师再次对教学方案进行修改。经过这些复杂的环节,最终打造出一节节精品课。
备课组中的每一位成员都有不同的特点与优势:魏军善于把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有最充分的思考空间;吕红霞慈母般的关爱时刻让学生感受温暖;赵相涛的课堂总是充满激情,带动学生沉浸其中。
在长期的合作中,这一团队已经形成团结和谐、鼓励思辨、励志笃行的氛围,他们在学习、讨论、辩论中共同提高。“大家相互交流、学习,团队的力量让课堂面貌焕然一新,学生学习态度积极了,学习效果明显提升,我在这一过程中也不断进步。 ”年轻老师李增国说。
在大家的努力下,备课组老师教研能力和教学水平日益精进,王圣军撰写的论文《基于思维导图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探讨》发表于国家期刊《物理教学探讨》,李增国、赵海鹏、刘光平等人获得市优质课一等奖……“我们这个团队会一直保持良好的传统,更加努力工作,为教育贡献更多力量。 ”王圣军说。
新闻推荐
3月28日下午6点半左右,风呼呼地刮着,一辆三轮小货车由德州市陵城区唐城路西南右转弯向东行驶过来。伴随着猛烈的大风,小...
德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德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