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卫涛李元元
“一亩辣椒能产两万斤,按市场价1.1元计算去除成本后,每亩利润在1万元左右。 ”谈起今年辣椒种植效益,陵城区边临镇西于架村党支部书记黄云州喜上眉梢。
西于架村位于陵城区与德州高铁新区交界处,全村860 口人,人均1.5亩耕地,长期以来,村民都是靠传统种粮维持生计,生活并不富裕。 2005年,黄云州当选村党支部书记后,带领村民致富。
带头致富,让群众腰包鼓起来
为寻找致富项目,黄云州绞尽脑汁,2006年,他搞粮食初加工,做了两年效益还可以,但不足以带民致富。 2008年,他做起木片加工,并确定了以木片加工强村富民的思路,创办了木片加工厂。创业之初,村里木片加工企业发展困难重重,电不够用、没有场地、没有资金,他多次召开村“两委”会议,规划了村北、村西两个木片加工区,流转土地66亩,为22家本村加工户了安排场地,对变压器进行了增容,新架设了1000米低压线路,满足了电力需求。同时,积极协调农村信用社为每户加工户办理10万元的贷款,破解资金难题。在他的带领下,全村30多户先后走上了发展木片加工的致富路,安置就业400多人。“全村富才是真正的富”,随后,黄云州又先后带动40余户村民从事苗木繁育、物流运输等行业,村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3万元,成为边临镇有名的富裕村。
响应号召,领办合作社
靠传统种粮增收很难,必须调整种植结构,发展特色农业,让农业活起来,致富才有希望。看准了这一点,去年9月,黄云州带领村党支部领办创办了汇德种植专业合作社,采取“公司+党支部+合作社”的模式,在每个种植周期末,合作社核算出种植成本后,以每亩小麦400元、玉米300元的付款方式,作为首次分红,按照收获后出售的市场价格计算出毛收入,再减去当年的种植成本后,除去首次分红所剩利润,进行二次分红,剩余利润的30%农户按照入股亩数进行第二次分红,另外30%的利润归村集体,剩余40%由合作社作为再生产积累,这样既增加了村民收入,也增加了集体收入。
他积极探索新模式,依靠农业科技,推动农村产业转型。他先后与潍坊美瑞公司、万联蔬菜种植合作社合作,筹划建设汇德生态园区,生态园区建成后,采摘园区1万平方米,年育苗500万株,生产精品绿色蔬菜540吨,年收入可达200万元,可解决周边50余人就业。目前,一期工程已经完成,新建两座现代化温室大棚,种上了草莓和野菜。还在园区种植了西瓜、樱桃、香椿、辣椒等其他品种的瓜果蔬菜。“我们要将汇德生态园区打造成集科技育苗、休闲观光、采摘旅游、绿色种植为一体的高标准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谈起今后的发展,黄云州信心满满。
回馈乡亲,让村容村貌靓起来
生活富裕了,为改善群众生活条件,黄云州狠抓村容村貌建设,自掏腰包30万元,整修村内“一纵三横”主干道;建设文化墙3000多平方米,粉刷新墙面1.8万平方米;修建了设施齐全的文化小广场,面积500多平方米;新建1处公厕、2处垃圾池,购置2辆垃圾清理车,配备2名保洁员。他多方筹措资金,先后投资40余万元,开挖灌溉渠500余米,架设800米低压线路,兴建3座生产桥,村西600亩土地都用上了黄河水,土质逐步得到改良。如今,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
在黄云州的带领下,西于架村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文明村,村党支部连年被区、镇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黄云州被评为全市红旗农村党组织书记。
新闻推荐
本报7月4日讯(记者贺莹莹)本月起,德城区、经济技术开发区、运河经济开发区的非居民生活用水和特种用水价格上调,由4....
德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德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