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唐志梅本报通讯员陈亚囡
今年3月3日是第19个全国爱耳日,主题为“听见未来,从预防开始”,重点关注耳部疾病的早期预防。世卫组织最新数据表明:全球有听力障碍人群3.6 亿,其中儿童有3200 万,形势不容乐观。就听障早期预防这一话题,记者采访了德城区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副主任、主治医师叶微。
新生儿听筛是头道“关卡”
尽早发现听力障碍,新生儿听力筛查(UNHS)是头道“关卡”。据介绍,新生儿听筛主要通过耳声发射、自动听性脑干反应等电生理学检测手段,在新生儿自然睡眠或安静状态下进行,快速、无创。
叶微表示,新生儿听力筛查初筛在孩子出生后48小时进行,未通过的,必须在出生后42天进行听力复查;听力通过的新生儿如存在听力障碍高危因素(早产、高胆红素血症、母亲孕期病毒感染等)的也需要复查,在复查前要注意新生儿耳部护理,避免呛奶等情况发生,若复查还未通过,应及时到当地听力诊断中心就诊。
耳聋基因检测可提高准确率
“新生儿听筛已具有较高的准确率,不过若是婴幼儿存在基因缺陷,在发病前是不容易检测出来的。 ”叶微建议新生儿接受听筛的同时,进行耳聋基因检测,可有效提高听力检查的准确率,从而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比如,若患儿存在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该项基因缺陷,应避免患儿头部遭受撞击,以免加重耳聋;若存在药物性耳聋基因缺陷比如氨基糖苷类药物性耳聋基因缺陷,则应终生禁用含该类药物的抗生素,如庆大霉素、链霉素等。 ”
叶微告诉记者,耳聋基因检测需要采血,因此在采集新生儿足底血时,可同时申请耳聋基因检测。
尽早干预是重中之重
叶微介绍,耳聋程度可分为轻、中、重、极重4种,诊断出患儿耳聋等级后,就应进行科学干预。“无论哪种干预方法,都是为了实现‘聋而不哑\’的目的。”她介绍,聋哑症多是因聋而哑,患儿的语言系统没有问题,但因为他们从小生活在一个无声的世界,进而丧失辨别声音和学习语言的环境,“因此,在发现婴幼儿听力受损后,尽早干预是重中之重。 ”
据了解,佩戴助听器、植入人工耳蜗是目前有效的干预手段。“临床实践表明,即使是听力损失的儿童,早期接受了听力干预,辅以语言康复训练,其语言、智力可达到正常儿童水平。 ”叶微说。
德城区妇幼保健院爱耳日活动:
●3月1日,中科院生物学博士讲座●3月3日上午免费为准妈妈进行耳及听力保健知识宣讲,随后进行免费测听及电耳镜检查。●3月份,前33名耳聋基因筛查者享受半价优惠
新闻推荐
不忘初心 爱民为民
德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德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