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12月20日讯(记者贺莹莹通讯员孙丽媛郑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通过局部微整形使自己变得更美,已成为不少爱美人士的追求。由于微整形市场需求大、利润高、门槛低,有不少人纷纷加入微整形这一行业。而为躲避执法人员的检查,有的生活美容院暗地里偷偷开展微整形,有的甚至跻身于宾馆、写字楼或普通民宅内,非法开展医疗美容服务。20日,记者了解到,今年德州市卫生计生监督执法局重拳出击,启动联勤联动机制,与公安部门联合开展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净化医疗服务市场。今年以来共查处非法行医案件93件,其中打着“微整”的生活美容机构,逐渐成为非法行医“重灾区”。
近日,卫监部门在开展打击非法医疗美容专项整治行动时,对美容市场进行暗访和突击检查,“我们接到群众举报,城区某生活美容店非法开展注射玻尿酸、双眼皮手术等医疗美容活动。接到举报后立即赶往该美容店进行调查核实。”工作人员介绍称,到了该美容生活店,店内有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14盒、一次性无菌注射液31支、眼科手术剪刀、手术钳各6把、医用纱布块1包等,但老板并不如实交代以上医疗器械、药品是做何用的,监督员发现顾客信息台账中疑似有11位顾客接受过隆鼻术、双眼皮手术等医疗美容服务。
为收集证据,监督员按照顾客登记台账给11位顾客逐一打电话核实,在监督员的引导和说服下,最终有3名顾客王某、孙某、秦某指证了张某非法从事医疗美容活动,并获取到张某实施手术顾客支付费用凭证、张某开具的收款收据、客户与张某相关微信聊天记录等,面对铁证,张某无法抵赖,如实承认了全部违法事实。
据工作人员介绍,目前生活美容机构非法行医大多为无证行医,有些医疗美容机构存在超范围执业,还有无行医资质的生活美容店工作人员私自携带玻尿酸、肉毒素等微整形药品,通过熟人介绍、微信等网络预约等方式上门进行微整注射,不乏有求美者因此感染毁容、生病住院。
记者了解到,全市合法的医疗美容服务机构共有5家。其中医疗机构医疗美容科(室)1家、医疗美容门诊部2家、医疗美容诊所2家。今年医疗美容服务专项整治行动开展后,各县(市、区)分别对辖区内的医疗美容现状进行了调查摸底,严格落实报告制度,严厉打击损坏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非法医疗美容场所。共监督检查美容单位(包括生活美容)465家;出动监督员225人次;宣传信息89条次;受理投诉举报2件;调查处理2件;案件查处5件;警告5件;没收药品器械8家;责令改正的6家。
新闻推荐
12月18日,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直属一大队民警走进位于德城区的华辉驾校,开展交通安全宣教活动,增强驾校学员的交通安全意识、法治意识、文明意识,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张亚磊于潘蕾摄...
德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德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