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记者走进陵城区糜镇北于村,看到一排排整齐别致的农家小院,设施齐全的文化广场以及平坦整洁的水泥路。村民戚本军介绍:“现在俺村的环境好多了,村容村貌也有了很大变化,日子越过越好,这都是‘小满书记\’的功劳。 ”
戚本军口中的“小满书记”名叫满振,今年34岁,是陵城区商务局下派的“第一书记”,进驻北于村半年以来,他根据村子整体情况制定目标,俯下身子尽心竭力为村民办实事,使这个落后贫穷的小村庄发展成美丽乡村示范村、样板村。
走进群众心里,才能算村里人
北于村距离镇政府驻地7公里,全村共58户、272口人。村民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村集体收入为零。
刚进驻北于村,满振一腔热情,给村民发了便民联系卡,但效果并不理想。“大多数村民都以为我就是来走个过场,没人愿意跟我交流。后来我改变方式,深入每家每户,这才打开局面。 ”满振说。
满振性格外向,言语幽默,经常到房檐下、炕头上与群众拉家常,真正了解群众的困难和需求,用的是听得懂的方言,说的是大实话、真道理。仅两个月时间,满振就把全村58户村民走访了个遍儿,谁家是低保户、贫困户、五保户,谁家收入少、有困难、需帮助,他都写在本上,记在心里,想方设法帮着解决。日子久了,村里的大人小孩都认识他,把他当成村里人,亲切地叫他“小满书记”。
贫困户戚淑红自小患小儿麻痹症,如今30岁还未出嫁,一度对生活失去信心。满振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多次去戚淑红家里谈心,鼓励她振作起来,且每月固定时间给她送去面粉和食用油。今年10月份,经满振介绍,戚淑红开始在家里做一些简单的手工插花,一天有了八九块钱的收入,逐渐重拾生活信心。
“爱民不扰民,帮忙不添乱”是“小满书记”驻村工作的原则。他自带车辆,免费接送来镇里开会的干部,为村民跑腿办事;他自带床铺,生活俭朴,从来不要吃要喝、挑肥拣瘦。
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促进档升位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满振了解到,北于村从没有正式开过党员会,为数不多的党员有活动也借故不来,党组织生活成了摆设。村子要实现长远发展,必须有一个优秀的领导班子。满振买来旗杆,把鲜红的党旗挂在村党支部办公室前,给所有党员干部一个警示。
为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落实党内生活制度,满振帮助北于村建设完善了村委组织场所和党员活动室,健全落实民主议事、财务公开、党员活动日等制度,每月组织党员学党规党章,学系列讲话。围绕***、环境卫生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等内容,组织党员讨论可行方案,带头开展体验式、服务式、接地气的活动。
通过发挥党员示范引领作用,北于村党员紧密团结起来,党支部组织建设能力明显增强,在群众中的公信度得以提升。北于村党支部从一个软弱涣散的党组织进档升位,逐渐成为多方学习的标杆,北于村于今年成功入选全市文明村庄候选名单。
改变“脏乱差”,打造美丽乡村
“当自己走进基层,才真切感受到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热切期盼。 ”满振告诉记者。
北于村有一处“垃圾沟”,原是排水沟,因年久失修弃用,里面堆满了垃圾,一到夏天蚊蝇飞舞;村内道路狭窄难走,村民经常“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 ”
熟悉情况后,满振首先想到的就是要改善村容村貌,提高村民居住质量。他多方协调,筹集资金、物资2万余元,不仅清理修葺了排水沟,还整修了村里的两条主街道。在全村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活动,按照道路硬化、庭院净化、村庄绿化、环境美化、街道亮化的“五化”要求,整治了“脏乱差”现象。
“如今村里建起了7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配套建设了百姓大舞台,安装了照明设施,还绘制了孝贤宣传画。我们的生活别提多滋润了。”戚本军说。
新闻推荐
误服药物导致严重中毒
德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德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