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滕璐通讯员郭吉显李梦娇)“快!快!快!患者严重中毒,赶紧抢救。”12月9日下午4点30分,40岁的张先生因误服50毫升含有川乌的药液导致中毒,被紧急送进德州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当时他意识还算清醒,但呼吸急促,精神较差,口周、面部以及四肢麻木。
急诊科主治医师焦兴华立即为患者检查,初步诊断结果为重度乌头碱中毒;护士陈翠萍迅速为患者吸氧,建立静脉通道;另一名护士则进行心电图检查,并做好洗胃准备。
4点35分,患者突然意识丧失、面色青紫、肢体抽动,心电监护显示大动脉波动消失、心音消失、呼吸微弱,焦兴华立即实施胸外心脏按压,并由其他医护人员开展电除颤。然而,患者心跳仍未恢复,测不到血压,生命体征微弱。焦兴华持续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并由徐良栋和张伟娜两位医生协助进行气管插管,利用呼吸机辅助呼吸。
即便如此,患者情况仍不见好转。于是,焦兴华和一位同事轮流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护士则为患者注射利多卡因、肾上腺素、阿托品等药物。“患者胸廓肌肉发达,每次按压必须尽全力。”焦兴华说。一轮抢救下来,他们已是满头大汗,但患者出现室颤,心脏不能有效跳动,无法泵血。他们继续注射肾上腺素并再次除颤,但仍测不到血压,且患者瞳孔开始散大。危急关头,焦兴华指挥若定,要求护士继续给患者用药,他则应用胸外按压器持续进行胸外按压。
患者时而出现室颤,时而出现致命性心律失常,在死亡线上挣扎,医生则拼尽全力抢救。整个抢救过程持续了近70分钟,医生实施了6次除颤后,终于能测到患者血压,患者瞳孔也开始缩小,出现生命迹象。医护人员内心无比激动,但仍不敢有丝毫松懈,继续进行救治。患者血压逐渐上升,但心电图仍显示心律失常。焦兴华考虑到患者中毒的病因未根除,于是继续指导护士给患者用药,并为其实行血液灌流。
第二天早上,患者苏醒,脱离了危险期,并能用书写的方式与医护人员沟通。12月20日,患者康复出院,没有留下后遗症。
据了解,川乌这味中药具有祛风湿、降血压的作用,但也是有毒性的药材,其毒性成分是乌头碱。“原则上2毫克乌头碱就会导致中毒,急性乌头碱中毒可导致心律失常,从而引起心脏骤停。所以,一定要遵医嘱用药。 ”焦兴华提醒。
在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患者中,乌头碱中毒者并不常见,此次抢救成功,体现了医护人员超强的急救能力以及应对危急重症的丰富经验。
新闻推荐
市政府修订城建档案管理办法
德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德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