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道荣的田间都安了管道阀门,既省钱又省事。
一边是屡禁不止的秸秆焚烧,一边是治理不完的养殖厂污染,曾经最让广汉市农业局头疼的两大污染,如今却因一条管道变身“紧俏货”。
24日,记者在广汉市兴隆镇职业农民王道荣的蔬菜田里看到,他将田间蓝色的管道阀门打开后,肥料和灌溉用水随即从阀门口喷射而出。“铺了这神奇的管道后,真是又方便还省钱。”
种养结对子
生态产业链省钱又省力
王道荣口中神奇的管道正是广汉市农业局创新的废弃物处理办法——通过种养大户结对子,将养殖场内的沼液池和农田贯通起来。从此,养殖场的排泄物成了田间的宝,既解决了污染问题,也给农田带来了免费好用的“农家肥”。
王道荣既是当地的养殖大户,也是种植大户。以前,养殖场的排泄物处理是让他最头疼的事。“去年到市里开了会后,年底我就建了1200米沼渣沼液管道。现在就恨当初为啥没早点这样做!”
王道荣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铺设管道花费11万元左右,但用了农家肥后,每亩田每年至少节约450元,两三年就能回本儿。
压力变动力
“重灾区”要打一场“翻身仗”
变废为宝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不仅解决了广汉多年来令人头疼的污染问题,还得到了国家农业部的关注。
在这之前,为了治污,广汉市农业局走了不少弯路。
每到收割季节,秸秆焚烧都屡禁不止,连续开展了几年的养殖厂污染综合治理,也收效甚微。据广汉市农业局局长胡智介绍,自2014年以来,该市已关闭500余家养殖场。
然而,光堵不疏,这种短时见效的“笨”办法没少让他们栽跟头。“要治本,只有让种养结对子,打通外循环链。”
为此,广汉市农业局对该市种植养殖大户进行全面培训,经考试合格颁发职业农民资格证。同时成立社会服务性质的沼渣沼液运输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沼合社”)和秸秆回收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秸合社”)。最重要的是,让相邻的种养大户一对一签订废弃物处理协议。即养殖产生的粪便污水,必须通过沼气池密封,发酵腐熟后将沼渣沼液运到签约种植户的地里作为有机肥使用,运费则由双方协商。相距较远的种植养殖大户,则分别与沼合社签订运输协议,由沼合社负责运输,运费由种植户、养殖户和政府各出三分之一。
此外,秸合社分别与政府和种植户签订协议,统一规划修建大棚(仓库),建大棚的土地租赁费,由政府每亩补贴1600元,运输秸秆的费用,政府再补贴1/3。每到收割季节,秸合社派出人手和车辆到田间地头,以每亩50—100元的价格收购后,将秸秆运到大棚进行包装处理,销售给饲料加工企业和蘑菇种植企业。
“每年仅秸秆和养殖排泄物两个产业体系的财政投入就是七八百万元,但这符合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发展生态绿色农业的大趋势。”胡智说。
废物变成宝
循环经济带来“双赢”
广汉市慧强农牧有限公司是种养结对的受益者之一。公司办公室主任张先凤告诉记者,2015年以前,仅排泄物处理达到环保标准这一块就投入了近500万元,平均每月还有上万元的消耗投入。“自从种养结对后,每月上万元的排泄物处理投入就省了。”
“拉来的沼液当时就洒到了田里,沼渣就堆放在蔬菜地的空田坝里晒成粪干。”广汉绿丰种植专合社是慧强农牧公司的对接大户之一。自从使用上农家肥后,1100亩的蔬菜不仅品质好,还省下不少化肥成本。如今,在他们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种植户加入到结对大军中。
但没有田间堆育池,沼渣存放成为了一件难事。
“这个问题很快就能解决了。”广汉市农业局总畜牧师胡勇说,将从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县的奖补资金中拨出部分,用于补贴种植户的沼液罐建设项目。
据介绍,项目包括修建一个80立方米的沼液罐,配套修建沼渣田间堆育池,每个项目政府补贴50万元,首批将拨给5家参与种养结对子的种植大户,绿丰专合社就是其中之一。
文/图 本报记者 王珊珊
王道荣的田间都安了管道阀门,既省钱又省事。
一边是屡禁不止的秸秆焚烧,一边是治理不完的养殖厂污染,曾经最让广汉市农业局头疼的两大污染,如今却因一条管道变身“紧俏货”。
24日,记者在广汉市兴隆镇职业农民王道荣的蔬菜田里看到,他将田间蓝色的管道阀门打开后,肥料和灌溉用水随即从阀门口喷射而出。“铺了这神奇的管道后,真是又方便还省钱。”
种养结对子
生态产业链省钱又省力
王道荣口中神奇的管道正是广汉市农业局创新的废弃物处理办法——通过种养大户结对子,将养殖场内的沼液池和农田贯通起来。从此,养殖场的排泄物成了田间的宝,既解决了污染问题,也给农田带来了免费好用的“农家肥”。
王道荣既是当地的养殖大户,也是种植大户。以前,养殖场的排泄物处理是让他最头疼的事。“去年到市里开了会后,年底我就建了1200米沼渣沼液管道。现在就恨当初为啥没早点这样做!”
王道荣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铺设管道花费11万元左右,但用了农家肥后,每亩田每年至少节约450元,两三年就能回本儿。
压力变动力
“重灾区”要打一场“翻身仗”
变废为宝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不仅解决了广汉多年来令人头疼的污染问题,还得到了国家农业部的关注。
在这之前,为了治污,广汉市农业局走了不少弯路。
每到收割季节,秸秆焚烧都屡禁不止,连续开展了几年的养殖厂污染综合治理,也收效甚微。据广汉市农业局局长胡智介绍,自2014年以来,该市已关闭500余家养殖场。
然而,光堵不疏,这种短时见效的“笨”办法没少让他们栽跟头。“要治本,只有让种养结对子,打通外循环链。”
为此,广汉市农业局对该市种植养殖大户进行全面培训,经考试合格颁发职业农民资格证。同时成立社会服务性质的沼渣沼液运输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沼合社”)和秸秆回收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秸合社”)。最重要的是,让相邻的种养大户一对一签订废弃物处理协议。即养殖产生的粪便污水,必须通过沼气池密封,发酵腐熟后将沼渣沼液运到签约种植户的地里作为有机肥使用,运费则由双方协商。相距较远的种植养殖大户,则分别与沼合社签订运输协议,由沼合社负责运输,运费由种植户、养殖户和政府各出三分之一。
此外,秸合社分别与政府和种植户签订协议,统一规划修建大棚(仓库),建大棚的土地租赁费,由政府每亩补贴1600元,运输秸秆的费用,政府再补贴1/3。每到收割季节,秸合社派出人手和车辆到田间地头,以每亩50—100元的价格收购后,将秸秆运到大棚进行包装处理,销售给饲料加工企业和蘑菇种植企业。
“每年仅秸秆和养殖排泄物两个产业体系的财政投入就是七八百万元,但这符合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发展生态绿色农业的大趋势。”胡智说。
废物变成宝
循环经济带来“双赢”
广汉市慧强农牧有限公司是种养结对的受益者之一。公司办公室主任张先凤告诉记者,2015年以前,仅排泄物处理达到环保标准这一块就投入了近500万元,平均每月还有上万元的消耗投入。“自从种养结对后,每月上万元的排泄物处理投入就省了。”
“拉来的沼液当时就洒到了田里,沼渣就堆放在蔬菜地的空田坝里晒成粪干。”广汉绿丰种植专合社是慧强农牧公司的对接大户之一。自从使用上农家肥后,1100亩的蔬菜不仅品质好,还省下不少化肥成本。如今,在他们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种植户加入到结对大军中。
但没有田间堆育池,沼渣存放成为了一件难事。
“这个问题很快就能解决了。”广汉市农业局总畜牧师胡勇说,将从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县的奖补资金中拨出部分,用于补贴种植户的沼液罐建设项目。
据介绍,项目包括修建一个80立方米的沼液罐,配套修建沼渣田间堆育池,每个项目政府补贴50万元,首批将拨给5家参与种养结对子的种植大户,绿丰专合社就是其中之一。
文/图 本报记者 王珊珊
新闻推荐
兴隆镇——
临邑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临邑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