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夏”期间,临邑县临盘街道通过建立党员干部帮扶小队、打造1公里机械收播圈、普及新型农技,全力服务“三夏”生产。
组建党员干部帮扶小队
6月8日晚,正值麦收黄金期,一场突如其来的雷雨不知让多少农民揪心。而刘玉环村留守老人刘旭彬却吃了定心丸:“儿子、儿媳都出去打工了,是村里的党员帮我收了麦子,还赶在下雨之前种上了玉米,太感谢他们了。 ”
“麦收时间短,再加上今年雷雨天气多,我们要充分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帮助群众尤其是弱势群体做好抢收抢种工作。 ”6月3日,在临盘街道党员集中培训会上,临盘街道党委书记王建华说。
今年“三夏”期间,临盘街道对低保、五保、留守妇女等弱势群体进行统计,明确党员进行专门帮扶,111个村庄都组建了帮扶小队,确保颗粒归仓。
目前,全街道1000多户低保和五保户以及2000多户“留守户”已全部收种完毕。
建立1公里机械收播圈
今年,临盘街道积极打造1公里机械收播圈,由各村党支部统筹村内收割、播种、灌溉等大小农机资源,以1公里为半径,统一进行收割、播种等服务,提高效率。
同时,临盘街道高度重视麦收安全生产,选聘实际操作经验丰富的农机手到社区进行现场培训,受益群众3000余人。
同时,在政府网站设立农事窗口,日更新麦收作业及供求信息50条以上,促进农机、农资等资源及时供应。
截至目前,临盘街道麦收基本结束,机收率达到97%。
普及农业技术增效
6月9日,临盘街道孙家村村民孙维成给记者算了笔账:“今年夏玉米,我进行保护性耕作,通过碎秆、灭茬、施肥、播种等工序,一亩地可节省作业成本20多元,全家8亩多地,能省将近200元。同时,增收也有一定潜力。 ”
针对群众种植技能低、施肥不科学,造成的土壤板结、后续增产乏力现状,该街道成立了19支农技服务小分队,利用麦收时机,深入田间地头,向群众现场传授保护性耕作知识,推广配方施肥,指导群众增施有机肥、微量元素肥,持续改善土壤肥力。同时,科学确定除草剂、农药用量,杜绝农业污染。
目前,该街道已推广保护性耕作农田面积2.8万亩,占全部农田总面积的32%以上。
□本报记者 王秀青 本报通讯员 高德刚 陈金波
新闻推荐
临邑县人大机关硬功实招建设学习型团队
临邑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临邑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