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0年聚焦 “三农”工作,尤其把抓好粮食生产置于国家战略安全位置。德州市是农业大市,乘着政策的东风,今年种粮大户们想什么、做什么?记者采访了德州市3位“全国种粮大户”——临邑县德平镇魏家村魏德东、翟家镇翟家村李庆民,平原县张华镇梨园村辛秀明。
魏德东:科技种田多打粮
2月1日,记者来到魏德东家里时,他正在全神贯注盯着电脑,原来,他正上网学习农田管理技术:“中央一号文件说要引导农户采用先进科技和现代生产要素,提高农业集约化水平,我可不能落后!得抓紧冬闲这段好时光,学习一些新的农业管理技术,为以后再扩大规模做准备。 ”看到记者,魏德东打开了话匣子。
“只有良种良法才能种出好粮! ”今年45岁的魏德东原来开了一家农资经营门市,销售农资的同时,顺便为周边农民提供技术服务。自2008年通过土地流转,大面积种粮以来,他尝到了科技种田的“甜头”。
“向规模要效益,拼的就是科技。 ”魏德东说,“单是应用小麦深宽幅播种这一项技术的粮田,就能比常规种植粮田增产10%以上;还有玉米晚收技术,专家说晚收一天,一亩地增产15斤。 ”
自2008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大户”,魏德东已经连续5年获得这一荣誉。 “是荣誉更是动力”,他种粮的劲头更足了,今年他的种粮面积已经扩大到了2300余亩,“一号文件给我吃了个‘定心丸\’,我决心3年内把种粮面积扩大到1万亩,凭着新技术,种更多粮食!”魏德东信心满满。现在,他已经和良星种业签订了小麦良种繁育合同,和法国罗盖特公司签订了订单玉米种植合同。
李庆民:建设园区有奔头
与魏德东稍有不同的是,除了种粮大户这个身份,李庆民还是一名企业家。今年50岁的李庆民,原是临邑县一家生产铸造材料的企业老板,公司年销售收入数亿元,2011年初,他转行种地,成为德州市种粮大户大军中的一员。
记者随李庆民来到他麦田里时,青青的麦苗上覆盖着厚厚的白雪,预示着又一个丰收年。 “前面这一块就是农业采摘观光园,有30多亩地,北面是有机樱桃种植园,将来还要有农产品深加工,提高效益。 ” 在一幅规划图前,李庆民介绍着自己的发展蓝图:“这片是传统农业走规模化,那边是现代设施农业走特色化。”
2012年,种了一年地的李庆民扩大了种粮面积,通过流转,土地总承包面积达到2100亩,年底收入达578万元。种地规模越来越大,李庆民的脑子里又一个更大的设想渐渐成形:注册亿丰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打算建一个高标准的现代农业示范园。”
“中央还要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力度。”一号文件出台后,让李庆民觉得,他的梦想从纸上规划变成现实真的指日可待了:目前,李庆民规划的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农产品深加工、仓储物流等配套设施已经投入建设。
辛秀明:贴心服务更实惠
1月29日,记者见到辛秀明时,他正在家门口忙着指挥工人从货车上把尿素卸到仓库里,“快过春节了,家家忙着买年货,我也得给地里的小麦储备点‘年货\’啊!”他边忙边说,每年节前节后他共需要准备40多吨肥料。
“‘年货\’备足了,开春后小麦才‘吃\’得好,长得壮。”辛秀明说,每年,县农业局技术人员就会为土地进行测验,他只需要开春根据测验结果进行配方施肥就行了。
今年45岁的辛秀明从初中毕业就开始种粮,自2011年开始,通过土地流转承包了1770多亩地,种植小麦和玉米。种植面积大了,种粮的方式也不再是“小打小闹”了,2011年和2012年,辛秀明共投入80多万元,购买了11台机器设备,其中大型机器就有4台。“幸亏有国家农机补贴。”他说,购买的11台农机,国家共补贴了10%。
“如果国家能出台一些针对种粮大户的金融扶持政策、能让土地流转再规范一点就好了。”辛秀明说,备“年货”的一部分资金还是向亲戚借的。“一些银行借贷手续太繁琐,不便于操作,要是能有更快捷、利息更低的贷款,就好了。”他充满期待。
听记者说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改善农村金融服务,优先满足农户信贷需求。辛秀明喜出望外:“那真是太好啦,有了资金我还要再多种点地!”□本报记者 胥爱珍 本报通讯员 高德刚 李静
新闻推荐
来禽馆石刻:邢侗书法的当代留存,来禽馆石刻:邢侗书法的当代留存
它是晚明时期四大书法家之一邢侗手札佳作的刻著,它曾一度沉寂于寻常百姓家的院落——
临邑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临邑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