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新闻 广汉新闻 什邡新闻 绵竹新闻 中江新闻 罗江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德阳市 > 中江新闻 > 正文

飞刀花鼓的传承与迷失

来源:华西都市报 2019-03-21 03:07   https://www.yybnet.net/

法国友人与飞刀花鼓演员合影。

飞刀花鼓唯一传人刘陶。

刘陶表演飞刀。

唱起苗族古歌。

苗族长桌宴。

□温志航

“岁暮天寒冷,路上行人少,山伯攻书回原郡,祝庄啊祝庄访故人……”

昔日郫县西南日月城风光如画,明快的四川小调声里,一阵激越的锣鼓声撞击耳鼓,舞台上走来一老一少。

少者为女孩,小巧玲珑,眉清目秀,身穿彩衣,灵巧干练;老者年逾花甲,瘦高个儿,腰板硬朗,面庞清癯。只见,两把亮晃晃的飞刀在女孩手中上下翻飞,在空中成两条银色的弧线,女孩准确无误地接过飞刀,又接连不断地抛向空中,周而复始,飞刀的弧线呈现一片刀光剑影,令人胆战心惊!老者却在一旁镇定击鼓,一边唱着四川小调。

而今,老者陶明成早已作古,女孩刘陶已去了美国谋生。随着刘陶远渡重洋,飞刀花鼓这项独特的绝艺,已迷失在这凡尘之中。

起源中江 北宋年间十分流行

飞刀花鼓,是一种以锣鼓伴奏演唱故事并配以抛刀掷棒等杂耍表演的四川民间曲艺。表演者手持木棒、火棒及特制的刀、叉等物,一面演唱,一面将手持物向空中抛掷,一般抛掷三件,空中二件,手中一件,如此循环往复,类似于“杂耍”。它是一种由杂技和曲艺艺术嫁接而成的独特民间曲艺形式,主要流行于四川的成都、绵阳、广元、宜宾、自贡、内江、泸州、达州以及重庆、涪陵、万州等地。

表演的艺人通常有二:一名艺人一边演唱,一边将手中的刀、叉、棒等物轮流抛向空中,既使人眼花缭乱,空中的飞刀又不失误落地,显示出艺人高超精湛的技艺。另一名艺人则作为表演者的助手,在一旁敲打锣鼓伴奏并伴唱,同时还碎步表演各种舞蹈。两人载歌载舞,默契配合,既有杂耍的惊险刺激,又有民间歌舞的喜庆热闹,历来受到城乡人民的广泛欢迎。

飞刀花鼓起源于四川中江县,北宋年间就已十分流行,并享誉全国各地。据司马光《涑水记文》和周密《癸辛杂识续集》介绍,唐宋时期就有不少蜀人会一种叫“鼗鼓”的杂耍和曲艺,表演形式为手摇拨浪鼓演唱民间小曲,或手中抛动鼓槌唱歌,它是飞刀花鼓最原始的表现形式。司马光记载说,北宋章献年间的刘皇后是四川人,她就会耍一手熟练的鼗鼓。而周密也记载说刘皇后身怀鼗鼓的高超绝技。

从以上记载可以看出,最早的飞刀花鼓可能曲艺形式重于杂耍形式,因为大多数掌握这种艺术形式的人都是女性,而且不是底层妇女,在当时的宫廷和上层社会比较流行,可见它是一种高雅活泼的艺术。至清朝民国年间,飞刀花鼓开始在巴蜀大地广泛流行,许多民间艺人把它作为一种养家糊口的技艺进行演出和传播。由于它所需演员不多,道具也不复杂,对演出场地的要求也不高,因此在街头巷尾、庙会灯会和街市乡村都可以见到飞刀花鼓的影子。

走出国门 法国演出二十余场

飞刀花鼓的演唱曲目多为民间小调,诸如《山伯送行》《山伯访友》《孟姜女哭长城》《孟姜出关》《孟姜女哭灵》《祝英台求学》等,都是老百姓耳熟能详的故事,且唱词通俗,曲调也非阳春白雪,受到老百姓的喜爱也在情理之中。跟四川其他的民间艺术形式一样,飞刀花鼓的唱词也随时代变迁而不断创新,这反映了民间艺术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飞刀花鼓”在四川首推“陶家班”,陶明成家住成都老西门,1922年出生在花鼓世家,五岁就随母亲杨西花学唱花鼓,练习抛棒接棒,八岁出场表演,十四岁就同其妹陶学兰搭档正式演出。他嗓音好,悟性高,能演唱川东、川西各路花鼓唱腔,行腔细腻动听,其抛掷刀叉的技艺尤为高超,他能抛掷“枯树盘根”“麻雀闹林”“苏秦背剑”等许多招式。他带领陶家班巡回演出于四川各地及云南、贵州、广西各省区,在群众中享有盛誉。

陶明成的传人刘陶是一位聪明伶俐的姑娘,1983年参加中江县永安曲艺培训班学习,自幼学习传统曲艺。1985年被当时到中江县表演的四川著名金钱板、荷叶、评书、飞刀花鼓表演艺术大师陶明成选中,慧眼识人的师傅收她为关门弟子,勤奋好学的刘陶跟随陶明成来到成都,开始学习陶派飞刀花鼓。经过陶老师的耐心指导,严格训练,刘陶全面掌握了飞刀花鼓的技艺精髓,并随师到全国各地巡回演出飞刀花鼓。

1992年应法中友协的邀请,陶明成、刘陶俩爷孙随中国民间艺术团,参加了法国蒙彼利埃第六届演员之春和阿温尼翁国际艺术节,演出二十余场。《世界日报》对俩爷孙的飞刀花鼓作了专题报道,称赞他们是“带着乡土气息,同时又极其精妙的艺术”。1998年他们参加日本艺术节,做文化交流演出,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国际友人的一致好评。

定居美国 飞刀花鼓已名存实亡

随着市场经济对传统曲艺表演形式的冲击,飞刀花鼓流传至今,传承和发展已举步维艰,如今仅剩刘陶一人还能表演这门绝技,她是成都市青羊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刘陶惯常表演用花棍,一根棍子上缠着彩带和铜钱。随着刘陶双手不断地舞动,三根花棍像翩翩的蝴蝶飞舞起来了,她开始唱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同时还要根据故事的发展踏舞步,摆出不同的姿势;耍起刀时,刀影舞动,不由得让人将心提到嗓子眼。刘陶介绍,“飞刀花鼓”是凤阳花鼓传进四川后的变种,是功夫和艺术的结合体,必须两个人配合,在法国演出时,是刘陶抛三把刀(叉、棍)主唱,爷爷打锣鼓伴唱。

刘陶使用的三把刀很像柳叶刀,但是刀尖却是圆的,把手的圆环上已经有明显的磨损。刘陶说,这三把刀是爷爷的爷爷传下来的。

如今,飞刀花鼓的现实生存状况并不乐观,陶明成先生去世后,刘陶成了这门技艺的唯一传人,每次演出,都特邀著名连箫表演艺术家牟庆云客串协助其表演,而牟庆云如今也已去世,这门艺术面临后继乏人的困境。

“我早就想把这些刀扔了,搬来搬去太重了,一年用不上几回。”多年前,在外化成小区的一间房子里,刘陶就称保存“飞刀花鼓”是有心无力。

三把刀很重,但是在刘陶的内心深处,四川“飞刀花鼓”传承的担子更重。刘陶的父母辈没有人学“飞刀花鼓”。2000年,爷爷陶明成去世,刘陶就成了四川“飞刀花鼓”惟一传人。

刘陶表示,1000多年的历史不能中断在自己手上。“但我是有心无力。”已是中年的刘陶一个人带着女儿生活,主要经济来源靠她跑场演出维持。一套一的房子,在客厅隔了一间房出租;卧室内几乎没有家具,只摆着两张床,靠着窗台的地方放着一张课桌,上面有一盏台灯。刘陶靠坐在课桌旁,平淡地讲述着自己的生活:“我每天6点就起来,把早饭做好后,就督促上小学一年级的女儿起来看书。要到外地去演出,就只有把女儿托付给其他艺人照顾。”

为了生存,刘陶先后又学会了四川清音、川剧变脸、演小品等。“现在,‘飞刀花鼓’也就是一年能够有两三次演出,主要是政府组织的演出,那些只出一两百元的商业演出我又不想去演。”

在刘陶心里,“飞刀花鼓”应该有更高的价值。虽然“飞刀花鼓”之前一直是家传的,但刘陶不太愿意让女儿学飞刀花鼓。“那些家传的民间艺术,由于市场的衰退,传承者自身大多生活困难,又没有人愿意来学习,传承就更加困难。”

2004年,四川省曲艺团特意请刘陶去给学生上课,希望从中选几个“飞刀花鼓”的传人。一节课下来,学生全部怕了:“刘老师,我们的手要贴满创可贴了。”为了做到手熟,“飞刀花鼓”必须用真刀练习。刘陶举起自己的双手,手指头依然可以看出很多伤痕:“当年我在练飞刀的时候,十根指头都被打烂了,只有在上面不停地缠胶布,咬着牙再练。”这课也就没再上下去了,这几年也不断有人打电话说要来学,但始终没有人真的上门拜师。

如今,刘陶已经在美国定居,飞刀花鼓的四川级传人虽然是她,但已经名存实亡,这不能不说是四川非遗传承的一个遗憾。

珙县苗族古歌 历史文化的“活化石”

苗族古歌,是以苗族关于天地、日月的形成和运行,万事万物的产生和变化,物种及人类的起源和发展以及苗族婚礼、丧仪等为叙述内容的古老歌谣群体,是苗族人民口头创造的创世史诗,被称为研究我国少数民族历史、民俗、语言和文化艺术的“活化石”。

珙县苗族古歌主要分布在罗渡苗族乡、玉和苗族乡和观斗苗族乡以及洛表镇、底洞镇、王家镇、洛亥镇等苗族聚居地,有600余年历史,内容丰富,蕴藏历史、文学、音乐、民族学、美学等多种元素。主要分为四大类:第一类,开天辟地歌,亦称“创世史歌”,其内容包括织天织地、铸日铸月、射日射月、黄水朝天、繁衍人类、稻种、火麻种、树种、禽兽种类等;第二类,婚姻礼词,主要叙述苗族婚姻机制的形成,表现苗族人民在说亲、定亲、接亲、送亲、成亲等各种婚姻环节的礼俗;第三类,丧葬歌曲,主要用于治丧、祭祀等场合,表达对逝者的哀思、追念,反映苗族人民迁徙、征战的社会历史;第四类,社会生活歌,包括情歌、反歌、苦歌、踩山歌、打猎歌、儿歌、谜语歌、叙事歌等,反映苗族同胞生产生活内容。

珙县在历史上曾为少数民族聚居之地,从元末明初苗族开始迁入,将苗族古歌带到了珙县,祖祖辈辈口传心授,并且长期同汉族和其他民族和睦相处,文化上彼此影响融合,逐步形成珙县苗族古歌的鲜明特色。一是内容丰富,包括民族创世、迁徙、征战、婚姻、爱情、丧葬、节庆等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内容,可以说是苗族社会历史的一部百科全书。二是想象奇特。古歌向世人展示出一幅幅苗族古代神画故事的瑰丽画卷,表现苗族先民不畏强暴,不怕千辛万苦的创世精神,洋溢着浓厚的浪漫主义情调。三是风格鲜明。珙县苗族语音属川滇黔方言,其古歌以押韵为主,重义和近义的句式占很大比重,一般是上下句相互映衬,成对出现,以不同的词汇和相同的意义叙述同一内容,这是珙县苗族古歌的独特风格。

珙县现有苗族古歌歌手156人。自2005年以来,苗族古歌的保护工作逐步有序展开,2007年被列入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新闻推荐

深夜进店“顺手牵羊”贵重物品却安然无恙 店主望其主动归还

男子进入店内顺走两个工具包。视频截图在中江县做五金生意的陆先生,最近遇到一件让他哭笑不得的事:晚上下班时忘记关商铺的...

中江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中江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飞刀花鼓的传承与迷失)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