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新闻 广汉新闻 什邡新闻 绵竹新闻 中江新闻 罗江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德阳市 > 中江新闻 > 正文

农田变花田 芍药芬芳致富路

来源:四川农村日报 2017-05-04 06:32   https://www.yybnet.net/

村民在芍药地里打工增收。

□李成特约通讯员 唐渝川 文/图

天蓝水清,绿树环绕,阳光洒在中江县元兴乡西阁村的芍药花地里,村民周殿生和邻居们忙着在地里锄草,明媚的阳光映衬着他们的笑脸甚是明朗。经过4年的栽种,今年西阁村已经有800余亩芍药,村民们以土地入股芍药种植,闲暇时还能在家门口的芍药地里打工挣钱,收入至少翻了一倍。

元兴乡位于中江县最南端,由于地理位置偏僻,村民经济收入一直很低。随着脱贫攻坚战的推进,群众在当地政府的带领下,开始寻找出路。到目前,元兴乡已脱贫409户1107人,2016年人均收入比2013年增加5000余元。2017年预计脱贫151户414人。

产业输血特色种植

周殿生因腿部有残疾,家庭经济条件不好,一度曾是村子里的贫困户。2013年,村里开始种植芍药,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来锄草、施肥。“我能不能到芍药基地打工呢?“周殿生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去问了合作社,结果很顺利地得到了肯定的答复。“我做梦也没想到,自己能在家门口打工挣钱。”曾经面对贫困的家庭环境,周殿生也羡慕别人手脚利索能外出打工挣钱,无奈自己腿脚不便,外出活路不好找。如今,他和老伴都在家门口的芍药地里打工,做锄草、施肥这样简单的活,每个月有上千元的收入,早已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西阁村如今有800余亩芍药地,引进了3个合作社,每天芍药地能容纳400人干活,还吸引不少周边村村民来芍药地里打工。“每天干8小时,40块钱一天,都是些手脚活路。”村民何顺香直言活路比较轻松。“和城里上班一样,上下班都准时得很。”村民们乐呵呵地说。

以花为媒旅游增收

西阁村曾是德阳有名的市级贫困村之一,陈建国于2012年开始担任西阁村村支书,当时村里是以种植传统农作物为主,“村民收入不高,好多山地没有利用起来。”后来经过村“两委”实地考察和论证,2013年西阁村引进山东芍药,开始在村里试点。

“刚开始还是在观望,毕竟种植芍药投入也不算小,还不晓得销路如何?”村民刘金福坦言自己当时不太支持。2014年西阁村流转了340亩土地种植山东芍药,并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向流转土地的老百姓分红,利润三七分,村民分七成,合作社只有三成。看到第一拨 “吃螃蟹”的人赚钱了,刘金福和其他村民也开始与合作社签协议,种植芍药。如今刘金福一家三口都在芍药地打工,“以前种粮食除去化肥、种子,一亩地一年顶多赚千把块钱。现在三四亩地全部入股种植芍药,每年可以分红,加上打工,我们家一年收入好几万,比以前翻了好几番。”

陈建国告诉笔者,如今村里已经有了3个合作社,西阁村芍药种植和其他地方的土地流转有区别,“村民和合作社签合同,以土地入股,芍药种、化肥等所有的投入都由合作社承担,村民可以在芍药地里打工挣钱,每年芍药卖出后利润部分,合作社和村民以三七开分成,利润村民占大头。”同时还有兜底原则,协议中已明确一旦芍药市场行情不好,合作社每年也要向村民支付300-400元的土地使用费。

粉、白、红、玫红等颜色的芍药花相间,近日首届芍药赏花节开幕,吸引了不少乐至、成都等地的游客前来观赏,村里也诞生了一批农家乐。“每天有100多人来吃饭,营业额有一两千块钱。”在芍药谷做九大碗的老板赵凤霞乐呵呵地说。

新闻推荐

中江“妇”字号示范基地助力脱贫攻坚

四川经济日报德阳讯(记者童登俊)近日,中江县妇联相关负责人带队,到元兴乡西阁村、辑庆镇柳林村和引泉村、青市乡五丰村、合兴乡渠湾村、通济镇帼宏电子厂对乡镇妇联上报2个“巾帼专业合作社示范点”...

中江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中江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四川供销2017-04-11 00:00
猜你喜欢:
评论:(农田变花田 芍药芬芳致富路)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