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庭铭
2月20日,家住德阳市中江县的黄云又接到了一个祝福他身体健康的电话。从除夕夜开始,他自己都记不清楚接了多少个这样的电话了:“每年一到春节前后,我都会接到很多个曾经帮助过的孩子打来的电话,甚至有些我都记不到名字了,但是他们依旧会打过来。”。
“我就是孤儿出身,成长中得到很多人的帮助,我要把这份关爱传递下去!”说起关心下一代的初衷,这位86岁的退休老教师一脸慈爱。从1990年退休至今,黄云对困境青少年已关爱了27年。
在黄云心目中,下一代其实并不仅指青少年。“只要比我小的,都是我可以关心的下一代。”他的关爱对象中,既有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还有他教过的40岁至70岁的学生。
“他经常来学校。”德阳市中江县凯江中学校长陈宏介绍说,黄云从该校退休后,还经常来学校辅导学生功课。20多年来,每周至少来学校3次,学生基本都认识他。
黄云老师的无私关爱,已为人母的尹莉感触颇深。10年前,14岁的尹莉在中江县御河中学读初一,由于父亲外出拾荒、母亲患严重的哮喘病,尹莉既没人照顾,也没有地方居住。“黄老师在学校附近为我租了一间农房,后来发现我上学要经过一条小河,就自己背石头在河上搭了一排小石墩方便我渡河。没有他的帮助,我连初中都读不完。”回忆过往,尹莉仍然非常感激,她说,自己一辈子记得黄老师的恩情。
今年在四川师范大学读大二的曾家豪曾是留守儿童。他在德阳市区读初中时,父母在上海打工,经常没人管他。黄云了解后,多方奔走,帮曾家豪转到凯江中学。“离得近,我能照顾得到他。父母不在身边的孩子,我们一定要多关爱。”
曾家豪从初一下学期到考上高中,黄云整整照顾了他3年。黄云不仅常到学校辅导曾家豪,还嘱咐其他老师多关照他。“刚来时英语成绩只有60分左右,毕业时考了95分,还当上了英语科代表,这个孩子进步相当大。”黄云语气中充满自豪。“你看,这些全是黄云老师写的。”陈宏指着一堆建议信和意见条告诉记者,这些信件不仅写出了黄老的意见、建议,更记载着他对下一代的无私付出。
新闻推荐
“老资源”缘何变身“抢手货”? ——3名四川返乡农民工创业故事的背后
□新华社记者吕庆福记者近日深入四川农村采访,听到3名返乡农民工的创业故事。在他们身上,“互联网+”“高科技+”“纯生态+”等现代发展理念,让我们看到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所创造的活...
中江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中江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