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深入四川农村采访,听到3名返乡农民工的创业故事。在他们身上,“互联网+”“高科技+”“纯生态+”等现代发展理念,让我们看到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所创造的活力。
“互联网+”
“小芍药”做成大产业
中江县集凤镇石垭子村过去是个贫困村,当地种植芍药有上百年历史,品质虽好,但规模较小,卖不起好价钱。
直到2007年,返乡农民工田明阔改变了这一局面。
田明阔过去在成都打工,后来开文具店,攒了些钱。返乡创业的他,依托农业部门的网站办起了电商平台,开始系统介绍当地的芍药资源。没过多久,客商纷至沓来,收购价格比过去涨了不少。
尝到甜头,老百姓种芍药的热情被迅速“点燃”。全村1800多亩土地中1600多亩种上了芍药。村民廖其贵说:“过去每斤5元没人要,现在10元还抢着买。看来这互联网还是管用呀!”
“高科技+”
换了新品种,青花椒成了“抢手货”
罗江县调元镇顺河村过去农户种青花椒,由于品质不好,收成没保证,也卖不起价格。
1996年就踏上外出务工之路的杨洪军通过一位朋友得知,西南大学优选培育的花椒新品种九叶青花椒,具有很高经济价值。2012年,他决定回乡发展九叶青花椒生产基地。
第一年种植,由于连续1个多月下雨,青花椒苗被淹,杨洪军损失了上百万元。但他并没有气馁,又请来专家现场咨询和指导,手把手地传授栽培技术。后来,随着技术成熟,青花椒长势良好,杨洪军不断扩大种植面积,引导周边280多户农户参与种植。
2016年,2000亩青花椒进入丰产期。因为新品种品质较好,价格翻了一番,当年销售收入达到6000多万元,全村村民在基地务工收入达上百万元。
调元镇党委书记谭海林说:“搞农业要想富腰包,还真离不了高科技!”
“生态+”
绿水青山“变身”金山银山
宜宾县喜捷镇新联村农村小伙罗勇19岁就去北京打工。家乡山清水秀,空气清新,老百姓却过着苦日子。
2014年6月,罗勇回到家乡,投资建设了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乡村旅游项目——綵山。
为保护生态环境,他请来首都经贸大学的规划专家,并委托专业公司进行整体设计。经过反复论证,2015年9月,占地1000亩的旅游开发项目正式开园,当季就接待游客8万余人,实现营业收入200多万元。
游客多了,当地农民地里的柑橘、桂圆,家里养的土鸡,土鸡下的蛋等都成了“抢手货”。
新联村党支部书记李运和说:“没想到,绿水青山真变成了村民致富的‘金山银山\’。”
(据新华社)
新闻推荐
爸爸开出租太忙没时间陪他 11岁少年高速上步行 16公里想回中江找爷爷
要开学了,11岁少年亮亮(化名)却赖在中江县积金镇的爷爷家,不愿意随爸爸回成都。2月13日,爷爷将孙子送往成都交到儿子手里,不曾想亮亮在第二天到学校后,竟从校门口悄悄溜走,跟着大巴车走上城南高速,直到当...
中江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中江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