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江大力发展连片产业,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图为荷韵南山千亩藕莲基地。
“因病致贫,医疗报销情况如何?”“推进脱贫攻坚,乡镇目前面临哪些难题?”……8月7日,中江县委书记周新来到集凤镇,蹲点督导脱贫攻坚工作,要求全县党员干部念兹在兹、唯此为大,牢记使命、敢于担当,部门、镇乡村联动,全力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确保圆满完成今年全县2.5万人的脱贫任务。
中江县幅员面积宽、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区域性集中贫困和“插花式”贫困人口大量存在。改善基础设施,聚力产业发展,创新机制保障……中江县的每一步,也是德阳脱贫攻坚的缩影。
围绕“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和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的“两不愁、三保障”和“四个好”脱贫目标,按照德阳市委、市政府提前两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部署,中江县坚持把补齐农村贫困人口“短板”作为重中之重,截至2015年底,中江全县还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8068人。2016年,中江县计划脱贫25000人——打赢脱贫攻坚战,今年对中江至关重要,全县上下目标一致、态度坚决,奋力跑出脱贫攻坚加速度。
强“基”兴业
“量身定制”让扶贫更精准
打好脱贫攻坚战,基础设施要先行。中江思路明确:按照“八有”的要求缺啥补啥,努力解决老百姓最期盼最急需又能解决的关键问题,尤其是村村通水泥路、饮用水安全等问题,切实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一条条水泥路进村入户,一座座家庭水池蓄满清水,一条条水利渠道蜿蜒田地……近年来,中江县高度重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积极筹措资金,加大建设力度,一大批民生项目相继开工、竣工,惠泽广大群众,农村人居环境焕然一新。
这个夏天,中江县古店乡皂角村村民不再为“水”而烦恼。“以往种地一会儿怕旱一会儿怕涝,现在好了,新修了堰塘、沟渠,能排能灌。”村民们赞不绝口。
转变,源自中江的脱贫攻坚实践。通过扶贫项目“竞争立项”,皂角村最头疼的问题得以顺利解决。
“307个市级贫困村,已整村脱贫143个。”该县有关负责人介绍,为加快推进基础设施扶贫,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去年中江共启动111个贫困村小型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各行业部门整合资金1.4亿元。目前,中江共建成贫困村村社道路516公里,改造、新建堰塘121口,整治渠道114公里,计划今年建成贫困村村社道路256公里,整治堰塘91口、渠道14.8公里。
永太镇高坝村,村民刘桂珍正戴着草帽、动作娴熟地将生姜装进机器槽内。她高兴地说:“我已经50多岁了,在生姜基地务工每天能拿到57元,还能照顾家里人,挣钱顾家两不误。”该镇农业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在基地发展中,通过支付土地租金及雇用当地农户劳作,引领贫困户53户、154人脱贫,就地安置当地留守老人及妇女160余人,解决了部分土地撂荒问题,盘活了存量土地。
脱贫攻坚的难点在产业发展。中江把产业扶贫作为长远脱贫的重要支撑,大力发展效益农业,增加农民收入。集凤镇作为全县的一个标杆,立足生态农业和乡村旅游,走农旅融合的路子。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市场运作,充分发挥政策和扶贫资金的引子和杠杆作用,大力招商引进龙头企业,积极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鼓励引导土地流转,适度规模发展特色效益农业,探索农民入股等利益链接机制,以产业发展带动贫困农户多渠道增收。
中江县“十三五”规划中,确定了“一主一副一区多点”的发展布局,明确了要依托区位、自然条件、交通优势、特色产业等,按照“南特色,西生态,中北高效农业产业带”的布局,推进重点镇、特色镇加快发展,强化多点支撑,带动全域发展。
(紧转第二版)
中江大力发展连片产业,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图为荷韵南山千亩藕莲基地。
“因病致贫,医疗报销情况如何?”“推进脱贫攻坚,乡镇目前面临哪些难题?”……8月7日,中江县委书记周新来到集凤镇,蹲点督导脱贫攻坚工作,要求全县党员干部念兹在兹、唯此为大,牢记使命、敢于担当,部门、镇乡村联动,全力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确保圆满完成今年全县2.5万人的脱贫任务。
中江县幅员面积宽、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区域性集中贫困和“插花式”贫困人口大量存在。改善基础设施,聚力产业发展,创新机制保障……中江县的每一步,也是德阳脱贫攻坚的缩影。
围绕“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和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的“两不愁、三保障”和“四个好”脱贫目标,按照德阳市委、市政府提前两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部署,中江县坚持把补齐农村贫困人口“短板”作为重中之重,截至2015年底,中江全县还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8068人。2016年,中江县计划脱贫25000人——打赢脱贫攻坚战,今年对中江至关重要,全县上下目标一致、态度坚决,奋力跑出脱贫攻坚加速度。
强“基”兴业
“量身定制”让扶贫更精准
打好脱贫攻坚战,基础设施要先行。中江思路明确:按照“八有”的要求缺啥补啥,努力解决老百姓最期盼最急需又能解决的关键问题,尤其是村村通水泥路、饮用水安全等问题,切实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一条条水泥路进村入户,一座座家庭水池蓄满清水,一条条水利渠道蜿蜒田地……近年来,中江县高度重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积极筹措资金,加大建设力度,一大批民生项目相继开工、竣工,惠泽广大群众,农村人居环境焕然一新。
这个夏天,中江县古店乡皂角村村民不再为“水”而烦恼。“以往种地一会儿怕旱一会儿怕涝,现在好了,新修了堰塘、沟渠,能排能灌。”村民们赞不绝口。
转变,源自中江的脱贫攻坚实践。通过扶贫项目“竞争立项”,皂角村最头疼的问题得以顺利解决。
“307个市级贫困村,已整村脱贫143个。”该县有关负责人介绍,为加快推进基础设施扶贫,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去年中江共启动111个贫困村小型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各行业部门整合资金1.4亿元。目前,中江共建成贫困村村社道路516公里,改造、新建堰塘121口,整治渠道114公里,计划今年建成贫困村村社道路256公里,整治堰塘91口、渠道14.8公里。
永太镇高坝村,村民刘桂珍正戴着草帽、动作娴熟地将生姜装进机器槽内。她高兴地说:“我已经50多岁了,在生姜基地务工每天能拿到57元,还能照顾家里人,挣钱顾家两不误。”该镇农业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在基地发展中,通过支付土地租金及雇用当地农户劳作,引领贫困户53户、154人脱贫,就地安置当地留守老人及妇女160余人,解决了部分土地撂荒问题,盘活了存量土地。
脱贫攻坚的难点在产业发展。中江把产业扶贫作为长远脱贫的重要支撑,大力发展效益农业,增加农民收入。集凤镇作为全县的一个标杆,立足生态农业和乡村旅游,走农旅融合的路子。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市场运作,充分发挥政策和扶贫资金的引子和杠杆作用,大力招商引进龙头企业,积极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鼓励引导土地流转,适度规模发展特色效益农业,探索农民入股等利益链接机制,以产业发展带动贫困农户多渠道增收。
中江县“十三五”规划中,确定了“一主一副一区多点”的发展布局,明确了要依托区位、自然条件、交通优势、特色产业等,按照“南特色,西生态,中北高效农业产业带”的布局,推进重点镇、特色镇加快发展,强化多点支撑,带动全域发展。
(紧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今年以来,中江县国税和地税部门按照《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合作工作规范(2.0版)》要求,在服务一体、征管互助、执法协同、信息共享、培训统一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索,同时以建设全省国地税合作县级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