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在中江县富兴镇富强村,“村规民约”展示出基层自治的力量,将依法治市落实到社会最小细胞,“中江经验”成为基层民主的典范。以典型引领,德阳市探索建立基层治理体系,在全省率先推行“一村(社区)一律师(顾问)”制度,全市1778个村(社区)全部配备法律顾问,进一步满足群众法律服务需求,引导全市形成学法、用法、守法的良好风气。
夯实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法治根基
围绕省委“五个走在前列”要求,德阳市明确提出着力打造经济升级版、改革创新版、城市升级版。在推进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进程中,德阳市始终把依法治市的探索与实践贯穿其中,夯实法治根基。
“要把德阳建设成为成都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北部新城,需要法治深度参与。市场规则需要法律确定、利益格局变动需要法律调整、市场主体行为需要法律规范、经济发展成果需要法律保障。”市司法局有关人员表示,坚持问题导向,德阳依法治市首选“强化政务服务、市场监管、行政监督,为推动法治经济建设营造良好行政环境”。
2015年,德阳重点推进行政效能清单,深化政务服务“一窗进出”机制,有效提升行政效能,受理办理政务服务事项申请666.19万件,按时办结率100%,实现承诺办理时限比法定时限压缩60%以上。推行清单管理,公布38个市级部门的6208项权力清单,构建“行权部门即时监督、行权平台管理部门跟踪监督、纪检监察机关执纪监督”三重监督模式,做到权责对应、责任落地。
服务于“三版”打造,德阳市已明确依法治市的探索新方向:进一步创新完善产权保护制度,健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将法治作为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良方,推动产业发展向中高端迈进;进一步加强政务服务体系建设,落实市、县、镇、村四级联动服务机制,完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依法规范公共资源交易行为,强化公共资源交易监管;推进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按照“重点监管、责任明晰、协同监管、资源整合、依法有效”的原则,建立后续市场监管工作机制;尊重市场主体的主动精神,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拓展投资领域。
打造以“厉行”为特征的德阳法治品牌
“厉行法治”,德阳市积极探索创新,着力打造德阳法治品牌。
探索建立并完善村(社区)集体“三资”信息化监管平台,目前,获得全省推广的德阳集体“三资”信息化监管平台管理做法,已基本实现了村(社区)全覆盖。在中江“村规民约”经验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探索,倡导建立行业公约、职业规范、学生守则、市民公约等更多基层社会组织自治规范。
探索建立“三位一体”领导干部考核考评新模式。将法治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一票否决”项,建立述职述廉述法“三位一体”领导干部考核新模式,对907名市管干部及2810名县管干部进行了法治专项考核评价。
为激发人大代表工作活力,在全市18个乡镇推广广汉市向阳镇人大代表小组工作室做法,为基层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履职尽责搭建了新平台,开辟了基层民主法制建设新途径。
市、区政务服务中心创新市区同窗合署办公模式,全面推行全程代办服务。市政务服务中心进入全国行政服务大厅典型案例展示活动百优名单,是全省唯一一家入围的市(州)政务服务中心。
在绵竹市各镇乡的法制宣传栏上,图文并茂的宣传内容让“学法、用法、守法、护法”的观念深入人心。“有事到司法所解决”已成为当地老百姓的一个共识。
2015年3月,绵竹市富新镇村民廖某和张某因为鸡啄食庄稼问题闹起了纷争,争执不下的两人最后来到了镇司法所。调解人员了解情况后迅速前往现场查看,进一步核实情况,并依法进行了积极调解,最终两家人握手言和。
坚持重心下移,夯实法治社会的基层基础;坚持问题导向,改变“信访不信法”的困局;坚持发挥自治组织作用,实现社会治理多元化,深化村(社区)、企业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
深入推动“法律七进”由“进”到“治”,把法治意识转化为法治行动,努力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
在加强全民普法教育的同时,坚持把领导干部带头学法守法作为关键环节来抓,突出党政主要负责人“领头雁”的示范引领作用。积极探索“互联网+政务”新路子,建立规范透明的权力运行机制,深入推进司法公开,努力解决“六难”,杜绝“三案”,加快基层和行业法治化进程。
围绕当前法治环境建设,进一步激发基层活力、强化依法治理,夯实基层基础。坚持以改革为引领,以问题为导向,大胆探索创新,进一步做好对村(社区)集体“三资”管理、乡镇人大代表小组工作室、用法治档案“管人、管事、管权”、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等创新做法的推广、运用和深化。
建立完善依法治市工作考核机制,实施科学的依法治市评价体系,注重法治档案的结果运用,落实依法治理办事机构和人员等保障,使法治机构的建设与其承担的职责和任务相适应。
(上接第一版)
在中江县富兴镇富强村,“村规民约”展示出基层自治的力量,将依法治市落实到社会最小细胞,“中江经验”成为基层民主的典范。以典型引领,德阳市探索建立基层治理体系,在全省率先推行“一村(社区)一律师(顾问)”制度,全市1778个村(社区)全部配备法律顾问,进一步满足群众法律服务需求,引导全市形成学法、用法、守法的良好风气。
夯实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法治根基
围绕省委“五个走在前列”要求,德阳市明确提出着力打造经济升级版、改革创新版、城市升级版。在推进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进程中,德阳市始终把依法治市的探索与实践贯穿其中,夯实法治根基。
“要把德阳建设成为成都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北部新城,需要法治深度参与。市场规则需要法律确定、利益格局变动需要法律调整、市场主体行为需要法律规范、经济发展成果需要法律保障。”市司法局有关人员表示,坚持问题导向,德阳依法治市首选“强化政务服务、市场监管、行政监督,为推动法治经济建设营造良好行政环境”。
2015年,德阳重点推进行政效能清单,深化政务服务“一窗进出”机制,有效提升行政效能,受理办理政务服务事项申请666.19万件,按时办结率100%,实现承诺办理时限比法定时限压缩60%以上。推行清单管理,公布38个市级部门的6208项权力清单,构建“行权部门即时监督、行权平台管理部门跟踪监督、纪检监察机关执纪监督”三重监督模式,做到权责对应、责任落地。
服务于“三版”打造,德阳市已明确依法治市的探索新方向:进一步创新完善产权保护制度,健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将法治作为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良方,推动产业发展向中高端迈进;进一步加强政务服务体系建设,落实市、县、镇、村四级联动服务机制,完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依法规范公共资源交易行为,强化公共资源交易监管;推进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按照“重点监管、责任明晰、协同监管、资源整合、依法有效”的原则,建立后续市场监管工作机制;尊重市场主体的主动精神,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拓展投资领域。
打造以“厉行”为特征的德阳法治品牌
“厉行法治”,德阳市积极探索创新,着力打造德阳法治品牌。
探索建立并完善村(社区)集体“三资”信息化监管平台,目前,获得全省推广的德阳集体“三资”信息化监管平台管理做法,已基本实现了村(社区)全覆盖。在中江“村规民约”经验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探索,倡导建立行业公约、职业规范、学生守则、市民公约等更多基层社会组织自治规范。
探索建立“三位一体”领导干部考核考评新模式。将法治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一票否决”项,建立述职述廉述法“三位一体”领导干部考核新模式,对907名市管干部及2810名县管干部进行了法治专项考核评价。
为激发人大代表工作活力,在全市18个乡镇推广广汉市向阳镇人大代表小组工作室做法,为基层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履职尽责搭建了新平台,开辟了基层民主法制建设新途径。
市、区政务服务中心创新市区同窗合署办公模式,全面推行全程代办服务。市政务服务中心进入全国行政服务大厅典型案例展示活动百优名单,是全省唯一一家入围的市(州)政务服务中心。
在绵竹市各镇乡的法制宣传栏上,图文并茂的宣传内容让“学法、用法、守法、护法”的观念深入人心。“有事到司法所解决”已成为当地老百姓的一个共识。
2015年3月,绵竹市富新镇村民廖某和张某因为鸡啄食庄稼问题闹起了纷争,争执不下的两人最后来到了镇司法所。调解人员了解情况后迅速前往现场查看,进一步核实情况,并依法进行了积极调解,最终两家人握手言和。
坚持重心下移,夯实法治社会的基层基础;坚持问题导向,改变“信访不信法”的困局;坚持发挥自治组织作用,实现社会治理多元化,深化村(社区)、企业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
深入推动“法律七进”由“进”到“治”,把法治意识转化为法治行动,努力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
在加强全民普法教育的同时,坚持把领导干部带头学法守法作为关键环节来抓,突出党政主要负责人“领头雁”的示范引领作用。积极探索“互联网+政务”新路子,建立规范透明的权力运行机制,深入推进司法公开,努力解决“六难”,杜绝“三案”,加快基层和行业法治化进程。
围绕当前法治环境建设,进一步激发基层活力、强化依法治理,夯实基层基础。坚持以改革为引领,以问题为导向,大胆探索创新,进一步做好对村(社区)集体“三资”管理、乡镇人大代表小组工作室、用法治档案“管人、管事、管权”、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等创新做法的推广、运用和深化。
建立完善依法治市工作考核机制,实施科学的依法治市评价体系,注重法治档案的结果运用,落实依法治理办事机构和人员等保障,使法治机构的建设与其承担的职责和任务相适应。
新闻推荐
近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援芦前方指挥部指挥长于廷哲带领中江县委、县政府相关负责人一行赴芦山县双石镇,对接援建工作、看望慰问援建干部,为对口援建转变为深化合作奠定基础。在“4·20”芦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