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军给父亲端茶递水。
陈军,男, 42岁,旌阳区德新镇村民。15年来,他坚持用自己的孝心、爱心、真心,赡养年过古稀的岳父岳母、父亲母亲,悉心照料偏瘫的岳父、父亲,与体弱多病的妻子相濡以沫,对收养的女儿关爱有加……2014年,陈军被评为旌阳区道德模范。他的家庭先后获得德新镇8星级、9星级文明户荣誉称号,本人多次被务工单位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工作者。
>>>人物档案
“有爱,家就在;有家,幸福就在。贫富、病痛都不是太重要,最重要的是生活要和谐温馨。”这是陈军常说的一句话。他以一位退伍军人特有的坚毅为这个负担沉重的家庭无怨无悔地奉献着。
甘当“上门女婿”
陈军老家在中江县农村。从小,文化不高的父母用朴实的言行教会了他什么是爱、什么是家;几年的军旅生涯又让他明白了责任的意义。
1996年退伍后,陈军经别人介绍,与旌阳区德新镇新玉村13组女子易光红相识相爱了,爱情让他选择来到易家,成了一个“倒插门”女婿。从结婚那天起,陈军就把岳父母当成了自己的父母,一家人同住一屋檐,同吃一锅饭,其乐融融。
然而,1999年,抑郁病魔悄悄缠上了易光红,她开始夜夜失眠、日日焦虑烦闷。最初全家都不太理解,只是想不通以前温柔的她怎么变得如此暴躁易怒。当易光红被确诊为抑郁症时,早已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作为丈夫的陈军只能用爱和耐心来慢慢抚慰她。
虽然从中江到德新做了上门女婿,但陈军一直是个孝顺的儿子,惦念着父母的养育之恩。2006年,陈军同岳父母、妻子商量,想把生活在中江农村年迈体衰的父母接到德新来,方便照料。岳父母和妻子欣然同意。陈军感动之余,更对这个家充满了感激和爱。
悉心守护多灾多难的家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2009年的一天,岳父易章保因为“脑溢血”跌倒在路上。虽然陈军取出所有的积蓄,一再央求医生尽最大努力治好自己的岳父,但易章保还是不幸落下了偏瘫的毛病。
2011年,悲剧在陈军父亲的身上重演,这次比较严重,是瘫痪在床。
与两位老人的病痛、妻子的抑郁相比,陈军说,自己的痛风真的不算啥了,哪怕经常疼痛难忍。当时陈军又要打工挣钱,又要照顾妻子、父母、岳父母,之前辛辛苦苦挣下的积蓄全部变成了医疗费……铁骨男儿也曾在无人的深夜哽咽,为什么这么多的灾难总是落在这个家中、自己身上?
但是,为了这个家,陈军会擦干眼泪,继续打拼,在家人面前露出最灿烂的笑脸。为了更方便照顾家里,陈军选择到战友介绍的离家较近的黄许枕轨厂上班,这份工作时间相对比较充裕,照顾家庭的时间更多了。
在这些多出来的时间里,陈军既要照顾妻子,还要照料4位老人,哪个老人身体不好,哪个老人心里不痛快,他都悉心去关怀。一有空就亲自下厨精心烹饪。每位老人谁爱吃什么,不爱吃什么,他都一一记在心里,并体现在每道菜品里。
陈军夫妇不曾生育,他们收养了一个女儿,并对她视若己出。女儿的到来也给这个不幸的家庭带来了一丝安慰。他特别注重对女儿品德和生活能力的培养,经常对孩子说,我们是穷,可是穷也要穷得有骨气,不能让人瞧不起!
相濡以沫守望幸福
陈军让家人感动着,家人同样让陈军感动着。
看到陈军天天这么辛苦,他的岳父母、亲生父母常常撑着他们病弱的身躯,帮助干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妻子易光红病情稍有好转也开始出去打工,为了让陈军肩上的担子轻一些。
陈军说:“担子轻不轻其实关系并不是太大,我在乎的是他们的心。”这些真情令人动容。尽管日子过得不算宽裕,繁重的家庭重担有时让他几乎喘不过气来,但他始终笑对生活,脸上写满了满足。他除了上班、照顾好家人,对左邻右舍也很热心,谁家有红白事都要挪出时间去帮忙。2015年的一天,邻居婶婶吐血,是他主动送去医院,并办好一切入院手续。邻居易章林说:“这娃好,是村乡四邻眼中的‘孝星\’,也是团结乡邻,睦邻和谐的典范。”
对于今后的生活,陈军说,目前,他最大的愿望是希望4个长辈安度晚年,不带遗憾而去,希望妻子和自己早日康复,希望孩子听话懂事,好好读书改变命运,也盼望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过。
本报记者 肖盛雄
新闻推荐
专家现场称重?(文/图记者杜晓鹏)5月4日,由省农业科技院、市农业局、中江县农业局相关专家和技术人员组成的验收组,对中江县辑庆镇“川麦104号”小麦品种套作和净作机耕机种技术高产示范区,进行现场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