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鸣村今昔对比图石政 摄
本报记者 肖盛雄
“我做梦都没想到,我们山里还能修起水泥路。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德阳市委政法委这份恩情!”1月9日,当中江县杰兴镇凤鸣村5组至富兴镇段最后1.5公里村道硬化项目顺利完成时,凤鸣村6组村民陈友迁激动地说。
凤鸣村地处龙泉山脉尾端,全村幅员面积2.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82.9亩,人均耕地0.46亩。交通不便、农业生产用水难保障一直是困扰该村的两大难题。一方面,村内道路坑洼不平,特别是山上4、5、6、10组6公里的主道路,“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土”,不仅给当地村民的生活带来极大不便,更严重制约了该村经济发展,用村民们的话说,就是“出门难、看病难、上学难、致富难,样样都难。”另一方面,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条件相对较差,仅有的14口塘堰,难以满足群众生产生活需要,更难以承载后续快速发展的需要。6组的罗茂琼大娘就深有感触,“自从嫁到这个岩鹰不生蛋的地方,亲戚都不走动了,如果遇下雨天老人生病,要两个人用箩筐抬下山才能看到病,孙女上学也要大人背下山才能读到书。遇到天干要到几公里远的地方挑水吃,土里头的庄稼也没得收。”
2012年市委确定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书记陈行祝联系帮扶凤鸣村。3年来,陈行祝带领市委政法委机关干部多次深入到凤鸣村的田间地头、群众家中,实地诊断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困难和瓶颈,指导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为当地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经济出谋划策。他们还协调农办、财政、交通等部门和电信公司在项目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共帮助解决项目建设资金130余万元,改建田间作业道800米,修缮蓄水堰塘3口、排水沟渠2公里,新建灌溉沟渠3.7公里、提灌站1个、蓄水塘堰1个、饮用水井2口,硬化村道4.5公里,该村基础设施得到了明显改善。
(紧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小农水项目中,刚修建好的蓄水池已蓄满了天然的山泉水。图为政府工作人员正在茶店村5组验收丈量池子的质量和容量。曾才刚摄民有所需,政有所为。2014年,全市各地加大基础设施投入,通过对城乡交通、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