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列于黄埔军校的陈豹隐照片
□吴永棋
2014年秋,随拥挤的游人,我进入黄埔军校大门,先后参观了军校办公室、校长办公室、军校教室、生活区、军校文物陈列室,尔后来到黄埔英雄事迹展览馆,馆内展出有周恩来、叶剑英、叶挺、恽代英、陈赓等黄埔英雄的照片、生平事迹介绍、图片和遗物等。我怀着崇敬的心情,逐一瞻仰了这些黄埔英雄的照片,阅读了他们的生平事迹。在这些黄埔英雄中,我发现了一个德阳籍的黄埔英雄——陈豹隐。
陈豹隐(1886——1960年),名启修,字惺农,德阳市中江县回龙镇人。父亲陈品全,清末进士,曾任广西永淳县(今归横县)知县。陈启修12岁随父亲至广西,就读于桂林初中,毕业后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赴日,入东京第一高等学校预科学习。1913年入东京帝国大学攻读法科,曾翻译日本小林丑三郎的《财政学提要》。1917年“丙辰学社”创办《学艺杂志》,提倡百家争鸣,刊登反映各种思潮的文章。
陈启修留日期间,西方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理论广泛流传,他对京都大学河上肇讲授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颇感兴趣,受益很大。这为他后来翻译河上肇的《经济学大纲》一书奠定了基础。大学毕业后他滞留日本,参加了中国留日学生的爱国活动,反对北洋军阀与日本签订的《中日军事秘密协定》。
1918年陈启修回国,先在上海活动。后与黄日葵代表留日学生到北京开展爱国宣传。1919年,他被聘为北京大学教授,讲授经济学。不久,“五四运动”爆发,陈启修与李大钊等到处参加爱国宣传,大力支持学生的爱国行动。从那时起,陈开始讲授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理论。1922年5月5日,在北京举行马克思诞辰104 周年纪念会,陈与李大钊、高一涵在会上作演讲。1925年11月7日,在北京举行十月革命8周年纪念庆祝大会,他与罗亦农、赵世炎、陈翰笙用马克思主义观点作学术报告,深得广大爱国学生和北京学术界人士的欢迎。1923年12月受北京大学派遣,他赴欧洲考查和讲学,在德国与朱德相会。1924年7 月,陈启修进入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在此期间,他先后参加了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1925年回国后,继续在北京大学当教授,讲授马克思主义。同年来到广州,任广东大学法学院院长兼教授、黄埔军校第四期政治教官、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宣传委员兼广州《民国日报》主笔、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一军政治部主任,并受毛泽东的邀请在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兼任政治教员。在黄埔军校期间,主要担任最近世界经济状况、中国财政经济状况、经济常识、苏俄状况等课程讲授。他讲授这些复杂的经济、政治理论深入浅出,深受学员欢迎。
1927年,大革命失败,陈启修遭南京国民政府通缉,流亡日本后他改名为陈豹隐,集中精力从事马克思主义著作的翻译。其翻译河上肇的《经济学大纲》,全面系统地阐发了《资本论》的理论,不久在国内出版发行。民国18年,他翻译《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定名《资本论》第一分册,次年由上海的昆仑书店出版,成为我国最早的《资本论》译本。其间他所著的《经济现象的体系》、《新政治学》、《新经济学》、《科学的社会观》、《科学的宇宙》、《现代国际政治讲话》等著作也先后出版发行。
1930年,应蔡元培先生聘请,他回国再次担任北京大学教授。当时南京政府对中央苏区进行军事围剿,在思想文化领域也发动文化围剿,一些资产阶级经济学家集中攻击马克思主义经济的核心——剩余价值学说。应冯玉祥将军的邀请他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批判资产阶级的观点,大胆捍卫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当时,被我国经济学界称之为“北陈”,成为南方一些资产阶级经济学者攻击的重点。他讲课的内容,后来印行为《经济学讲话》和《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陈豹隐一生译、著出版书籍70多种,上述两种是其主要著作。
1932年暑期,陈豹隐再次应冯玉祥邀请,赴山东讲授《资本论》。1938年受张治中邀请,应聘为国民参政会顾问,并被选为国民参政会参政员。1939年为抗日训练班及重庆的一些学校讲授经济学,同时为《大公报》、《中央日报》撰写有关发展我国战时经济的论文。1946年陈豹隐与马哲民一起,在重庆创办西南学院,兼任川北大学商学院院长。同时积极支持重庆地区的反饥饿、争温饱;反内战、争民主的学生运动。多次在学生中和社会集会中谈论国民政府的货币、资本、商业等问题,由此受到国民党当局的警告。
1949年12月初,重庆解放。大专院校进行院系调整,陈豹隐于1952年8月调任四川财经学院筹备委员会委员兼教务长。1956年,陈被评为一级教授,次年参加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任民革中央常委、全国政协常委、四川省政协常委。在当时他力主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1960年9月9日,陈豹隐突患脑溢血,逝世于成都住所,享年74岁。
新闻推荐
■重点提案追踪医改涉及到千家万户,是社会关注的热点焦点,在市政协七届三次会议上,市政协委员王方明和许勇分别提出的《加强对公共医疗费用报销监管和取消药品加成》、《政府尽快落实对医院的补偿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