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国蓉(左)正在袁学模(右)家院子里探讨新舞步。
文/图 本报记者 李芊岑
院坝:中江县集凤镇石垭子村
个性特征:老人和孩子的健康乐园
石垭子村坐落于林荫环绕的丘陵之间,是著名的芍药主产区,健康自然成为了村上文化的主旋律。一路上山进村,道路上的单车赛道标识、古朴精致的民居建筑、干净整洁的乡村环境、中草药的培植大棚,让记者感受到了浓厚的健康文化氛围。
正值暑假,拿着课本从村小走出来的林绍让老师准备去村上的留守学生蒋中雨家帮其补习。林老师说:“前几天,这孩子的父母回山西打工了,她给我打电话说很舍不得爸妈走,学习也跟不上,作业好多都不会做,今天刚好我也没事,就去看看她。”林老师是石垭子小学的语文老师,他告诉记者,学校总共18个老师,都会定期不定期到学生家里走访,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老师和孩子们都互留了电话,在暑假期间,还会重点去60多个留守学生家里,辅导他们的作业,关心他们的生活、思想状况,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让孩子们能在快乐中健康成长。
据了解,村上一直十分关心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村小学也积极开设了手工艺课程、心理健康教育等提高学生文化水平和心理素质的课程。村上还与德阳市青少年心理咨询中心签订了志愿服务合作协议,咨询中心会长期阶段性地到村上开展心理辅导和心理问题矫正等寓教于乐的活动。来自各高校的志愿服务队也常到村上开展有利于儿童身心健康、团结友爱的活动,让村上的孩子能够健康快乐学习和锻炼。
村委会旁边一家零售商店的店主告诉记者,一到傍晚,村委会前的广场上都会聚集一群大爷大妈,跟着音乐欢快地舞动。这自发组织起来的舞蹈队,还得过镇上比赛的二等奖。
村党支部书记田明阔说,全村60岁以上老人占到了全村人口的四分之一,为改善老百姓的精神面貌,石垭子村把关注老人身心健康纳入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积极组织在家留守老人、妇女开展健身舞,成立健身舞蹈队,由村文艺骨干担任队长,村上为其提供场地、音响设备和活动经费。同时,村上正在加紧建设1100平方米的群众文化活动中心为文化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提供了阵地保障,他们还计划开设农民技术培训中心、老年活动中心、安全社区体验中心、农民健身中心、电影放映室、电子阅览室等,预计今年底前就可投入使用。
>>>文化活跃分子
舞蹈队长和铁粉学员
52岁的杨国蓉是石垭子村健身舞蹈队的队长,她说:“每天我都会组织村上的中老年人一起跳舞,我们请来了学校的舞蹈老师免费教跳舞,跳了3年多,大家学会的舞有20多个了,现在姐妹们不跳舞都会觉得不自在,大家跳舞身体都好了,有的姐妹说跳了舞,把啥子烦恼都忘记了。我们也会跟着碟片和网上的视频学动作,现在大家跳熟悉了,看着视频都能一学就会,一起跳舞的年轻人也有,我们现在正准备自己编一套健身舞,让更多年纪更大些的老年人也能学会跟着跳,和我们一起跳,这个舞,我们要一直跳下去。”
66岁的袁学模老人和老伴留守在家,儿子孙子都不在身边,袁婆婆说:“每天只要听到广场上放音乐,我就是还没吃饭都要去跟到跳,以前天天坐在屋头没事做,膝盖也痛,腰杆也痛,人也不精神,最开始站到旁边看他们跳,动作也比不对,跳久了,动作也流畅了,我比给你看嘛!”说着,袁婆婆还给我们跳上了一段,“上个月我去检查身体,医生说我身体啥问题都没有,我现在还能去建筑队打打小工,一天能挣个80多块钱,跟舞蹈队的姐妹些成天有说有笑的,日子也过得有滋味了。”
新闻推荐
职能转变抓好“接放管”机构改革搞好“控调改” 德阳市新一轮机构改革全面启动 改革后市本级政府工作部门为31个 挂牌机构10个
本报讯(记者叶书英)按照中央、省的统一部署,此前,德阳市在深入调研和沟通衔接的基础上,制定上报了《德阳市人民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方案》,并已经省委、省政府批准。按照安排部署,德阳市将进行机构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