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叶书英
7月3日早上6时许,走失10余个小时的中江县杰兴镇觉慧村4社80多岁高龄的文术清回到了温暖的家中。2日晚,文术清家人发现其走失后情急无助下找到镇、村干部帮忙,镇上值班干部李顺泉得知消息后立即带领值班成员四处寻找,群策群力,最终在中江县富兴镇找到走失的文术清。
“镇上干部下班后轮流值班,我们老百姓有急事三更半夜都能找到人帮忙。”在文术清家人看来,这是镇上治理干部“走读”问题取得的成效,群众24小时都能找到干部。
治理干部“走读”,杰兴镇不是孤本。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开展正风肃纪“9+1+X”活动中,中江县将治理干部“走读”问题作为“X”的重要内容,治理县、乡、村三级干部“走读”问题,切实解决干部脱离群众、扎根基层不够等问题,干部不唱“空城计”,为群众办实事,赢得群众心。
“走”有所畏
群众办事24小时找得到人
杰兴镇位于中江县城郊,距离县城仅6公里,只要10多分钟的车程。“镇上干部基本上住城里,管得松就容易出现作风问题。”刚到杰兴镇履新不久的镇党委书记周治民坦言,以往镇上有群众对干部“走读”反映强烈,“以前汛期值班,很多干部打擦边球,晚上十点过后就溜号,治理干部‘走读\’是我到镇上抓的一件大事。”
干部“走读”被视为脱离群众、作风漂浮、官僚主义,既增加行政成本,又易滋生腐败。让周治民紧抓治理干部“走读”问题的还有一个“紧箍咒”。
今年,中江县纪委制定了《关于治理干部“走读”强化工作纪律的工作方案》。方案中对县级领导、县级部门领导干部、乡镇领导干部、村(社区)干部在工作、汛期应急等时间值守问题提出了明确要求,并由县纪委监察局牵头组成四个督查小组采取随机抽查、明察暗访、电话查岗等相结合的方式定期不定期针对“走读”开展专项检查。
“县上要求乡镇领导住乡镇机关每周不少于4天,一般干部住乡镇每月不少于15天,检查结果将在全县通报、严肃问责。”治理干部“走读”的高压态势一级一级传导,在杰兴镇,党委政府仍从制度上治理干部“走读”。
干部分成9组轮流值班,上下班打指纹,请假权收紧到镇“一把手”手上,每月请假天数超过6天津补贴“打折”,每周通报治理成效……制度的实施带来的是干部作风的转变。“现在群众办事24小时都找得到人,白天有人办事,晚上有人驻守。”周治民发现了其中一个变化,“以前镇便民服务中心是下班时间预约服务,现在中午都能找到人。”
“住”有所安
强化保障留人又留心
今年5月22日,中江县纪委监察局收到群众匿名反映“中江县水务局一名干部长期不上班”的作风问题。对此,县纪委监察局立即对情况进行调查核实,经调查,该干部长期不上班的问题不实,但存在平常夜间值班该干部花钱请当地人帮忙值守等“走读”作风问题。中江县纪委监察局建议县水务局对其批评教育、加强管理,并督促其整改作风问题。县水务局作出对该干部进行通报批评,并调离原岗位的处分决定。
中江县监察局副局长邓小清坦言,干部“走读”除干部自身存在作风问题外,“住读”的保障缺失也是问题产生的原因。“治理干部‘走读\’,既要留住干部人,又要留住干部心。”
留人又留心。治理干部“走读”的同时,“廉政灶”制度在中江县推广开,加强食堂硬件设施建设,实行每日三餐,每周七天供餐制,严格控制每餐成本,解决干部吃饭难、留不住的问题。单位、乡镇还通过周转办公用房、统一合租等措施积极协调解决干部职工住宿问题。
“保障工作落实,干部就能安心‘住读\’,沉下身子、扎根基层,服务群众。”邓小清说,截至目前,全县干部“走读”问题治理情况良好,“群众反映现在干部接地气,群众跑腿次数减少了。”
新闻推荐
田明阔(右)在居民聚居点征询村民对发展服务业的意见。记者近日到达中江县集凤镇后,经过林荫环绕、山间蜿蜒盘旋的十余公里的芍药大道,就来到了石垭子村村委会,村党支部书记田明阔正忙着公事,为中药材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