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下旬,中江人吴顺林怀揣打工攒下的十几万元,准备回老家修房子,可眼前的情景让他惊呼“好热闹”——村里正修新路,两旁的民居搭满了装修的脚手架,村里人都忙于种桔梗、樱桃苗子。
地处龙泉山脉低山区的中江县集凤镇石垭子村,原本只是在每年四、五月份芍药花开的时候,会引来零星的游客,但今年冬天却失去了以往的“宁静”。对这种变化,村民们却很欢喜,他们盼着让花儿“开”得更久一些。
新村道留住“游子心”
虽然兄弟三人的建房款都是靠外出打工筹措,但这次回家,却让吴顺林外出打工的心有些动摇。
动摇来自于正在修建的新路。村内的产业环线路,全长6.95公里,连接全村半数以上的社,今年底就将投入使用;出村的“快速通道”,全长10.4公里,直达中江县城西二环路口,也将在年底完成主体工程。“比现在走的‘盘山路\’节约近15公里。”石垭子村党支部书记田明阔说,村里还规划建设7条社道路,总长10.7公里。
“这下回来穿皮鞋都要得,下雨也不怕了。”吴顺林跟妻子开起了玩笑。“最好买小轿车开回来哦。”妻子笑着回应。
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扶持下,石垭子村一直面临的“靠天吃饭”难题也在解决。63口山平塘、120多口小水池经过改造,正逐步恢复蓄水保水能力,村民们今后将喝上安全的自来水。
“打工毕竟不是长久之计,回来盖房就是为以后考虑的。”站在家门口,吴顺林能看到产业环线路两边高低不平的田块。地里种的芍药早过了花期,但根在地下,“回来干点什么?”
让一三产互动起来
吴顺林66岁的父亲吴兴忠,从年轻时候就一直种芍药。芍药是石垭子村第一大种植品种,仅白芍就近2000亩。“芍药始终是我们的优势产业,但产业附加值还应该提高。”田明阔解释说:“办法就是让一三产互动起来。”村民们的想法来源于实践——今年春天芍药花开的时候,有村民摆摊向游客卖食品,“几天也挣了好几百呢。”
可芍药花期短,每年仅四五月份开放;而作为中药材的芍药根,三年才能收一次,平均下来,每亩每年收入仅有3000元左右。
为了“延长”花期,村民决定轮种或套种其他的品种。沿着6.95公里的产业环线,村里将可种植的土地分为三个区域,分别为芍药桔梗套种、芍药菊花套种、牡丹樱桃套种,形成樱桃、芍药、牡丹、菊花次第开放的盛景。
近日,成都的一家农业投资公司还慕名赶来,与村里签了15年的协议,流转了100亩的土地用于发展油用牡丹。
中江正在打造的8.7平方公里的4A级芍药谷景区,有4.5平方公里在石垭子村。“我们这里以后也变景区了?”吴顺林有了主意:“可以回家开个农家乐,我家的位置在‘黄金地段\’。”
说起开农家乐,近60岁的村民刘沛树也早有打算,“总想找点事情做,出去打工嘛年纪又大了点。”刘沛树对未来的生活做好了打算,“今后想法可能还更多。”
改变正一点一点地渗透到石垭子人的心中。 □本报记者 刘云云
新闻推荐
□王付永据四川日报关于省两会相关报道,新年伊始,中江县合兴乡合渠湾村野猪养殖户吴志勇对发展特种野猪产业更有信心:县畜牧局给他送去了养殖技术指导,改良了野猪品种。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巴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