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市大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增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能力。图为罗江金山镇家和社区的干部群众在共同议事。本报记者 程果 摄
本报记者 曾征 实习生 杨婷婷
1983年8月,值得历史铭记的时刻:在四川行政版图上,德阳——一座崭新的地级市诞生了!
30年来,德阳与德阳儿女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紧紧抓住历史赋予的发展机遇,以敢为人先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一路凝心聚力,阔步前行。
30年来,德阳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充分发挥各级群团组织的作用,不断巩固和扩大基层民主,加快推进“法治德阳”建设进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辉煌成就,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30年的风雨征程,让这块土地如今阳春布德泽;30年的累累硕果,让今天的德阳万物生光辉。
这一切,成为德阳历久弥新、生生不息的力量之源。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当家作主充分保证
【关键词】 人民代表 权力行使 监督
1983年10月,德阳建市后2个月,德阳市召开了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德阳市人大常委会,开启了一条德阳人民当家作主的崭新之路。
30年来,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历届市人大常委会秉承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不负人民重托的坚定信念,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勇于实践、善于总结,制定出台了德阳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务委员会议事规则等近30条工作制度,其中,对提请任命人员实行任前法律考试、在新闻媒体上公开拟任职人员的任职承诺、邀请公民旁听常委会议、每年年初常委会议专题听取“一府两院”上年处理审议意见的情况汇报、在党政网公布代表建议目录及办理情况等工作创造性推进,有效地加快和改进了地方人大工作。
在“5·12”灾后恢复重建时期,为督促各级政府加强对灾后重建工程建设的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市人大代表和建筑专家到极重灾区绵竹、什邡,深入到乡镇、建筑工地,对工程项目进行认真检查,确保灾后恢复重建工程质量安全。同时还组织人大代表开展视察调研,让人大代表积极为加快灾后恢复重建出谋划策。
在“十二五”规划纲要编制阶段,市人大常委会组织代表认真讨论,积极献计献策,使规划纲要更好地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
……
截至目前,德阳市共有387名市人大代表。在市人大常委会的组织下,代表们参加各类检查、视察和调研活动并提交建议,依法履行职责的权力得到充分保障。
健全完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民主充分彰显
【关键词】人民民主 建言献策
1983年10月,德阳市政协第一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委员会议隆重召开,标志着政协德阳市委员会正式成立。
30年来,市政协结合本地实际,依照《政协章程》和《政协全国委员会关于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规定》,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牢牢把握团结民主主题,充分发挥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重要作用,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为德阳争当四川科学发展排头兵,加快建设中国西部经济文化强市作出了积极贡献。
在每年市政协全委会上,市政协主席坚持召集旁听公民进行座谈,广泛收集民情,听取民意;“市长约见委员代表”直接对话的形式大大激发了委员参政议政的积极性,提高了政府部门工作的执行力。
市政协十分重视加强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民族宗教界人士的联系制度,邀请民主党派负责人参加政协主席会议,同时在组织调研、视察、考察、座谈等活动时,也都安排民主党派、工商联、有关人民团体的委员参加,充分吸纳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2012年,市政协组织130余名政协委员,分成8个评议小组,对德阳市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开展民主评议工作,推动了创建任务真正“实”起来、责任单位真正“动”起来、创建工作真正“热”起来,为德阳市参与 2013年省级文明城市评选以及“五城”联创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
如今,德阳市政协已经发展成为包括6个民主党派、9个主要人民团体、5大宗教、28个界别、6个政协组织、377名政协委员的组织。通过市政协充分表达意见,协商达成共识,使履行职能与党委、政府合拍,与社会发展同步。
积极推进和探索基层党建工作,党内基层民主不断扩大
【关键词】党务公开 基层党建
今年4月5日,在什邡蓥华镇新市村“议事听证会”上,4组组长、村民代表、党员张正菊代表本组提出实施“院通工程”,扩建家家户户门前的路面。令她没想到的是,第二天新市村就召开“两委”会确定了实施方案,并在公告栏里公布实施办法,在村民们的积极配合下,仅仅20天,全长2000多米的“院通工程”就大功告成了。
而这一幕,只是德阳市全面推行党员旁听基层党委会议制度的一个缩影。
为充分发挥党员在党内生活中的主体作用,不断扩大党内基层民主,近年来,德阳市把全面推行党员旁听基层党委会议制度作为推进基层党内民主的重要抓手,各县(市、区)均结合实际,制定了相关意见,下发至各乡镇党委和县级各部门(单位)党组织。采取多种方式宣传党员旁听基层党委会议制度,把贯彻落实该制度同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罗江坚持把“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作为根本工作方法,大力推行“村民议事”制度,自己的事情商着办,自己的事自己说了算,实现“三变三显”,形成了“村民满意、干部乐意”干群同心齐力抓发展的和谐局面。
广汉市积极探索实行“开放式党委会”,使其成为促发展、促民生、促和谐的强力“推进器”。从2009年实施以来,该市共召开“开放式党委会”80余次,共有党员群众400余人次参加。
……
通过落实党务公开,德阳市基层民主建设深入推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德阳市基层党委的公信力和号召力得到不断提高。
加快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干部监督体系不断健全
【关键词】公开 规范 监督
建市以来,德阳市坚持党管干部原则,高度重视选贤任能,始终把选人用人作为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关键性、根本性问题来抓,着力把干部选准、把班子配强、把风气匡正,为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奠定了坚实基础。
2002年,德阳市在成功公开选拔产生了中江县县长提名人选,首次将公开选拔的对象由部门副职拓展到县(市、区)党政主要领导,这不仅在全省具有示范作用,在全国也具有开拓性的创新意义。
2004年9月,德阳市以“突出群众公认、围绕任期目标选人”为核心,以“两推两陈述一选举”为主要环节,在广汉市新平镇进行了公推直选乡镇党委书记试点,在乡镇党委书记候选人的产生和对当选人的监督方面都进行了积极创新,其成果受到省委组织部的积极评价。
在选贤任能、广聚英才的同时,德阳市还坚持完善监督体系,强化干部选拔任用的监督力度。自2002年以来,德阳市出台、制定了《德阳市党政领导干部辞职暂行办法》、《关于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德阳市对县级单位正职领导干部监督暂行办法》、《严重违规用人问题立项督查制度》等。这些制度、办法在扩大民主、强化监督等方面作出了科学、规范和严密的规定,有力地促进了《干部任用条例》的贯彻落实。
同时,德阳市还聘请了干部监督工作督查员,定期邀请督查员参加干部监督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领导会议,面对面地听取情况和反映群众意见,此举提高了德阳市干部监督工作的整体合力,有效防止了选拔任用干部工作中失察失误现象的发生。
加快推进依法治市进程,努力构建“阳光德阳”
【关键词】法治政府 依法行政
依法治市是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依法行政则是建设法治政府的核心。自2004年3月22日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施行以来,德阳市依法行政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各级领导及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依法行政意识明显增强,行政行为逐步规范,行政执法监督日益加强。
省政府于2011年启动推行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后,在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德阳市成立了市级行政权力清理工作领导小组,按自行清理、法制审核、会审、公示、市依法行政领导小组成员再审等五个工作步骤开展了清理审核工作,经市政府七届十三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2013年2月22日,德阳市公众信息网、德阳市电子政务大厅同步公布了50个市级部门74个行政主体共计6753项行政权力。
摸清行政权力底数,晒出行政权力清单,是促进行政权力公开、公平、公正运行,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有效手段。如今,德阳正努力向在全省率先建成阳光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的目标迈进。
三十而立。德阳,如今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肩负着跨越的历史重任整装起航;德阳儿女亦做好准备,将以更加饱满的激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扎实的作风,以更加坚定的步伐、更加自信的姿态,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让这个火热的夏天作证,德阳将续写更加壮丽的新篇章!
新闻推荐
德阳1.4万多名干部驻村蹲点调研,建民生、困难群众、社会稳定“三本台账” 1.9万本台账 干部接地气群众少怨气
编者按:德阳市近几个月来大力开展万名干部“走基层、建台账、惠民生”活动,成效喜人,今年8月,省委书记王东明作出批示,要求总结推广德阳这一做法。9月22日,《四川日报》一版刊发消息作典型报道,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