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新闻 广汉新闻 什邡新闻 绵竹新闻 中江新闻 罗江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德阳市 > 什邡新闻 > 正文

黄背木耳背后的故事

来源:四川农村日报 2018-06-05 06:40   https://www.yybnet.net/

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毛木耳专家谭伟(左)正在指导。

□本报记者 左杉 文/图

现代气派的车间、研发所,精良先进的设施设备……5月21日,记者来到位于什邡市湔氐镇高品质黄背木耳繁育中心现场,扑面而来的是现代农业的气息。

“我们厂房和办公区占地40亩,出耳棚占地120亩。将黄背木耳工厂化栽培目前在国内来说尚属首家。”什邡昊阳农业公司副总工程师张宗林介绍。

告别30年“土方法”

今年56岁的廖强是土生土长的湔氐镇人,在田间地头种了30多年黄背木耳,是个实干人。“我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种黄背木耳,到现在家里种了4万袋。每年春天引种木耳的时候,每天需要10多个工人制作菌包。”廖强说,如今的用工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种植黄背木耳常常遭遇生产季节劳动力紧张的问题。

“传统的人工拌料、灭菌、装袋和接种等过程都属于劳动密集型生产。从2015年开始,我们团队就如何降低生产成本、节约劳动资源、提高生产效率进行可行性研究。”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毛木耳与药用菌栽培岗位科学家谭伟说。

2015年,谭伟找到了什邡昊阳农业公司总经理张俊,两人一拍即合,决定应用液体制种的最新农业科技成果,改变传统种植模式,告别“土方法”,升级改造黄背木耳生产模式。

“我们就是要打破传统,以现代化工厂模式来栽培黄背木耳,这也是农业转型升级发展的必然趋势。”张宗林告诉记者。

5月21日,记者在工厂参观了生产流程。工厂分为三栋车间,车间门口的操场上堆满了黄色的锯末粉,专门用来做菌包底料用的。随后,记者在一个宽敞明亮的车间里看到了一台连接式自动搅拌机、装袋机,张宗林介绍,这就是整个生产运作的起点。“传统方式是4个人拌料每天4000袋,且不均匀;而工厂采用全自动三级拌料,只需1人投料,每天可以搅拌2万袋,且搅拌均匀。装袋时,传统方式需5人装袋,10小时装4000袋;而自动化机械装袋,每天只需1人,每小时可装1200袋。”张宗林说。

紧挨着的一间大车间里,一个纵深约10米的灭菌锅炉出现在记者眼前。张宗林指着灭菌锅炉介绍,传统方式需用500公斤煤炭连续燃烧24小时,出锅2000袋;采用这种天然气高压灭菌,仅需8小时出锅1万袋,每天可减少15个烟囱的污染物排放,没有了浓烟滚滚,既节能又减排。

据了解,工厂化栽培,一年可实现多季出耳,从而提高木耳耳架使用率,降低成本,增加收入。特别是采收阶段,工厂可以采用食品级清洗、烘干,再也不会出现晾晒占马路的问题了。同时,对于废包处理,可以直接运到公司的有机肥料厂,二次利用,变废为宝。

引领产业转型

“配料变成机器包装,装袋完成直接进行液体接种,根本不需要人工。”今年1月,廖强花了8万元,购买了4万袋的菌种。由于采用了液体制种的最新农业科技成果,克服了传统制种环境污染重、工序复杂、人工成本高等因素。

“以前每年年初,我光是制种就要请10多个人工,按照每人每天100元的费用计算,制种一个月就需要9万元,比从企业购买成品菌种贵了1万元。”廖强说。

“更可贵的是,在分散种植过程中,绝大多数种植户采用煤炭燃烧产生蒸汽灭菌,每年需燃煤约4万吨。而工厂采用天然气高温高压灭菌,取代燃煤,每年可减少粉尘排放2千吨、减少炉渣1.2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680吨,还可为农民减轻消毒喷洒、农药残留、土地复耕难等问题。”谭伟说。

湔氐镇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当前,湔氐镇致力于发展高品质的特色农业,黄背木耳灭菌由煤炭变为天然气,废包也进一步得到有效利用,正是环保农业的体现。同时,该项目的科技化程度能够大大提高湔氐镇甚至什邡黄背木耳的栽培水平。

“今年我们使用机械化制作菌种80万袋,按照湔氐镇每年1.5亿袋的菌种使用量来说,我们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张宗林说,下一步,该企业除了制作售卖菌种之外,还将研发绿色、有机黄背木耳的食品,将充分发挥工厂化栽培的优势,做真正的高品质黄背木耳,带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

新闻推荐

破解执行难现场接受提问 全市法院“院长大比武”掀起执行攻坚热潮

本报讯(记者张伟)昨日,全市法院“院长大比武”执行攻坚竞赛举行,6县(市、区)基层法院院长现场汇报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接受提...

什邡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什邡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朱家村旁大王庙2018-05-31 00:00
猜你喜欢:
评论:(黄背木耳背后的故事)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