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包”用上天然气。
文/图 本报记者 许江韵 通讯员 廖清华
一提到黄背木耳,大家不禁就会想到国家级黄背木耳生产基地什邡市湔氐镇。然而,30多年来,湔氐镇生产木耳的第一道工序“蒸包”,都采用传统方式——煤燃烧高温灭菌。这不仅污染大、效率低,使用也不方便,一直困扰着当地种植户。
今年,该镇在全国率先试点使用天然气灭菌,6户种植户先行探路。但试点不久,部分村民却又用上了煤。
试点:
“蒸包”用上天然气
在湔氐镇桐林村3组刘天洪家,记者看到了当地食用菌协会正在试点的天然气灭菌项目。一口大锅炉上蒸汽腾腾,炉上白色大包裹胀鼓鼓的。包裹内蒸的是小装袋的菌包。旁边村民告诉记者,这就是黄背木耳生产的第一道工序——“蒸包”灭菌。
“用天然气蒸锅炉,是最近才用上的。”刘天洪说,用天然气“蒸包”灭菌,少了环境污染,能精准调节控制“蒸包”的温度,减少了人工和时间,是一个很不错的技术尝试。之前烧煤炭,不仅污染大,而且每蒸一锅就是21个小时,需要两个人轮流加煤,火候也不好掌控。
湔氐镇食用菌协会会长张文平告诉记者,当地木耳种植户每年“蒸包”使用的煤炭在3万吨左右,产生二氧化碳约8万吨、二氧化硫约160吨、氮氧化物80吨,对环境的污染不容小觑。因此,湔氐镇开始尝试与天然气公司、锅炉厂合作,试验天然气灭菌,取得了一定成效,“这在全国木耳生产中来说,也是首次!”
现状:
成本较高,还需政策激励
今年,湔氐镇有6户种植户试点使用了天然气灭菌。采用天然气灭菌,有人叫好,也有人观望质疑。
近日,该镇桐林村2组的曾召旭关掉了天然气,又把过去的煤炭搬了出来。“用了3天,气费太贵,就关了。”曾召旭说,今年她家种植8万袋食用菌,自从“蒸包”改用天然气后,每天用气量在150方左右,按每立方气价3元多计算,成本近500元。而采用烧煤方式,仅花200元左右。“我们也晓得天然气的好处,方便、卫生、清洁、环保,但得不偿失啊,还是用煤便宜,比较实用。”曾召旭说。
面对村民的困惑,张文平表示,天然气灭菌总体来说有利于产业发展,推广前景仍然可观,但关键要降低成本。据他介绍,天然气灭菌的技术改良工作一直在进行,通过实验对比发现,用煤“蒸包”灭菌每袋菌包成本为0.25元,改良后天然气灭菌成本0.14元,已经显现出优势。“目前,农户用的天然气是非民用,每方价格在3.05元,确实接受起来有些困难。”他说,“期望天然气灭菌能纳入农机相关补贴,便于推广使用,从而实现节能环保。”
新闻推荐
本报讯为纪念建军89周年,进一步丰富军休干部文化体育生活,由什邡市军休所主办的庆“八一”门球赛7月29日落下帷幕。本次比赛有来自什邡地区21支代表队110多名运动员参加比赛,经过3天55场激烈角逐,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