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照福在车间工作。
“如果没有经历当年那么多次的失败,我也不会有今天的成功。”在近日举行的德阳市首届返乡农民工创业大赛决赛中,来自川西兴泰工贸有限公司的“从猪胆汁中分离纯化鹅去氧胆酸”和“高精合成熊去氧胆酸”项目荣获三等奖,川西兴泰工贸有限公司创始人张照福感慨万分。
今年48岁的张照福是什邡市师古镇慈山村人。仅有高中文化的他在创业的10多年里,经过几起几落,最终凭借着诚实守信、敢于大胆创新的精神和动力,创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他用自身的经历告诉大家,只要坚定信心,不怕失败,努力奋斗就一定能获得成功。
文/图 本报记者 曾征
一门技术改变的命运
“小时候家里很穷,但是父母和哥哥姐姐还是尽力让我去上学。”回忆起自己小时候,张照福不胜唏嘘,“那时候,我就下定决心,让家里人过上好日子。”
张照福喜欢读书,喜欢研究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父母认为他得学门手艺,以后好养家糊口,可他内心却不满足于此。高中毕业后,张照福在师古镇卖过水果、做过叶烟生意。最终在1992年,他带着自己儿时的梦想南下广州,去寻找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带着几件简单的换洗衣服,张照福来到广东一家生化厂。和别的打工者不同,他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几年下来,他很是得到公司老板的赏识,让他加入了技术部门,并学到了生物化工提取技术。而此时的张照福并不知道,他的命运会因为这门技术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正当张照福如鱼得水的时候,家里父母却因时常挂念他,所以他只好回到了家乡。“那是1994年,我回到家乡后,通过亲朋好友的资助开了家皮革厂,刚开始还能赚到钱,却没想到后来市场行业发生了变化,一下子就亏损了20万元。”当时万念俱灰的张照福甚至想过到成都去蹬三轮车来还债。
在一次偶然中,张照福发现生物科技应用前景较好,他突然想起自己在广东打工学到的那门技术,认为这或将是一个机遇。2000年,他在师古镇成立了川西兴泰工贸有限公司。“我最感谢的还是身边的那群亲朋好友,大家都很相信我的人品,不但没有逼着我立即还钱,还再次帮我筹措到创业资金50万元,让我非常感动。”张照福说。
创业之初并不是一帆风顺。厂子最初建立时只有员工七八名,张照福又当员工又当工人,白天黑夜几乎都待在厂里。“每到年关时,亲朋好友的借款要按时还起走,但厂里的应收款却不能按时收回来。经常愁得整晚睡不着觉。”张照福的努力没有白费,2002年,公司开始盈利了;2002年底,赚了10多万元。看着账本上出现的剩余数目,张照福忍不住掩面而泣。
迎接光明的前途
经过考察,张照福发现由于野生动物越来越少,动物保护的法规也越来越严格,化学合成法生产熊去氧胆酸(UDCA)变得越来越迫切。而利用从牛、羊、鸡胆等的胆汁中提取、分离合成鹅去氧胆酸(CDCA),供给合成熊去氧胆酸(UDCA)的生产厂家作为原料,将有很好的市场前景。然而当时在国内这个技术还属于空白。
从2005年开始,张照福开始多方面寻找这方面技术的专业人才。经过朋友的引荐,2006年,张照福和四川大学签订了技术开发合同,联合研制开发从猪胆汁中分离纯化鹅去氧胆酸(CDCA)。经过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2007年,“从猪胆汁中分离纯化鹅去氧胆酸”先进生产技术终于在他们手下出炉,并投资进行试生产。
随着这项技术日益成熟,2008年,张照福再投入资金200万元,开始大规模的生产。从他工厂里生产的鹅去氧胆酸销路一片光明,来自韩国、意大利的订单源源不断。
可张照福不满足于此,他认为,别人能做,自己也能做。在和技术人员共同努力下,2011年,川西兴泰工贸有限公司“利用鹅去氧胆酸人工高精合成熊去氧胆酸”技术实验成功。2014年,新技术利用自动化生产线建设规划正式启动。
如今,川西兴泰工贸有限公司已达年产30吨鹅去氧胆酸的规模,年销售收入2000余万元,解决就业100余人,并先后多次被什邡市政府授予“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守合同重信用企业”、“什邡市科技创新奖”等荣誉称号。
“我们公司原来的鹅去氧胆酸生产车间规模27亩,是由川西兴泰工贸有限公司独资建设;现在,我们新的鹅去氧胆酸和熊去氧胆酸生产线设计建设规模为40亩,合资建设,其中公司占股60%,估计在2017年就能建好运行。”谈及未来的发展,张照福踌躇满志,“我希望将来能与更多高等院校、研究院合作,从事生物制药、生物保健等方面的开发,引领企业做大做强。”
新闻推荐
(上接第一版)“到村上任职,就是要沉下身子、放下架子,融入农村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李海鹏告诉记者,当地村干部大多是本村土生土长的人,“人头清、套路熟”;而“第一书记”往往来自市级各部门机关,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