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武智(中)在村民邢德良大爷家中走访。
“廖书记,中午来我家吃饭哇?”
“谢谢,改天一定来哈!”
……
10月13日上午,什邡市冰川镇楠木村“第一书记”廖武智如往常一样忙完办公室工作后,就带着村干部到村里走走看看,和村民们谈谈心。正在路边农田的一名60多岁的老大爷看见他,立即脸上挂满笑容,向廖武智发出邀约。被婉拒后,大爷还一再说道“一定要来哦!”
“这里的村民们真的很质朴!”今年38岁的廖武智是什邡市总工会一名普通干部,作为什邡市委组织部派遣到村(社区)任“第一书记”的17名优秀干部当中的一员,廖武智来到楠木村2月有余。在这短短的2个多月时间里,廖武智已经完全熟悉了脚下的这片土地,并与当地干部群众打成一片。
文/图 本报记者 曾征
带着使命而来
位于冰川镇北大门的楠木村因村里一棵700年的老楠木树而得名,也因枯死楠木树的排危引发的利益分配问题,导致曾经一度时期群众矛盾突出、干群关系紧张,今年被冰川镇评为三类党组织。该村幅员面积7.8平方公里,林地面积9670亩,下辖12个村民小组,总户数559户,总人口1594人,外出务工人员350人,共有党员77名,9个党小组;建档贫困户64户143人,低保户47户,什邡市统一安排的***户15户。
从被任命为“第一书记”的那一刻开始,廖武智就牢记着自己的使命:建强基层组织、推动***、维护和谐稳定、为民办事服务、提升治理水平等是“第一书记”的重要任务;把科学制定发展规划,解决突出问题,建立长效机制,推进管理规范化、民主化是“第一书记”的主要职责。
8月3日,是廖武智正式入驻楠木村的第一天。一大早,他与村干部开会完毕后,便开始走乡串户收集楠木村贫困户的情况,通过与大家的摆谈,了解当地的风俗民情、生活习惯及村民收入来源等,诚恳地与大家沟通,把自己到楠木村来的目的和想帮助村民“脱贫”的想法告诉大家。
“我们现在用水难得很!”“水龙头打开就只有一点水!”……到村之初,廖武智听到群众反映次数最多的就是饮水问题。“人畜饮水都保障不了,更别谈发展了。”廖武智当机立断,与村干部们行动起来。经过反复勘察发现,村里与山上连接的输水管道年久失修,管道内部又沉积了不少杂质,影响了水流的流量,其中以村2、3组最为严重。于是,廖武智与村两委班子一起买回必需的材料,组织村组干部和部分村民自己动手,用了仅20天时间,就疏通了2、3组的输水管道,解决了困扰村民多年的“头号”难题。“现在我们正在疏通其他村组的水管,一定要让大家喝上干净安全的水。”廖武智说。
起初,村民们对廖武智这位“第一书记”的到来还抱着几分怀疑。廖武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让村民看到他不是“白来的”。如今,村里的老老小小见了他都会亲切地喊声“廖书记”。
来了就一定要干好
哪家有困难,哪家需要帮助,廖武智了如指掌;如何带领村民致富,如何增加村财收入,如何改变村容村貌,他时刻挂在心上。在他随身带着的那本“民情日记”上,密密麻麻地将村里的大事小事一一记录下来。
楠木村要摘掉“贫困村”的帽子,必须有产业支撑。要发展产业,就必须要有正确的选择。经过反复筛选和研究,廖武智与村干部选择了种植魔芋。“什邡马井一家魔芋加工厂需要大量魔芋,我们与他们加工厂对接好,可以进行订单种植。” 廖武智告诉记者,如今楠木村已经开始了试种,如果成功的话,就开始发动村民大面积种植。“种植业只是其中之一,根据冰川镇提出的‘打造青山绿水新冰川\’的新思路,我们下一步将逐步发展旅游业,实现村民稳步增收。”
为了解决楠木村3、4四组集中居住点无活动场所的困难,廖武智依靠“娘家”什邡市总工会的资源来支持帮扶,积极争取资金,筹备建立一个村级活动场所。目前,建设工作的前期施工设计已经完成。同时,他与村两委班子一起走访了周边乡镇,调研了花卉加工、经济作物种植和村容村貌改建,并邀请了农业专家到楠木村实地调研,掌握了当地土壤的第一手材料,为发展蓝图的规划夯实了基础。
两个月来,廖武智没有给当地干部群众增加一分麻烦,反而密切联系实际,充分发挥个人优势,致力于加强村级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致力于改善民生,增加农民收入,认真做好镇党委、政府的好参谋,当好政策法规的宣传员,社情民意的信息员。
前不久,什邡市17名“第一书记”成立了“第一书记”临时党支部,廖武智通过个人演讲、民主投票,担任了临时党支部书记。只要一有时间,廖武智就会通过临时党支部QQ群、微信群与同仁们学习交流经验。“既然来了,就一定要干好,否则我也没脸再回去!”廖武智说。
新闻推荐
(记者曾征)近日,《什邡市2015年农民增收工作考核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出台,确保2015年什邡市农民增收任务顺利完成。根据《办法》,考核对象为什邡市各镇(皂角街道)、市级有关部门。评价内容包括农民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