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什邡洛水镇渔江村,阳光轻洒,微风拂面,一排排川西民居镶嵌其间,如一幅山水画卷般徐徐展开。本是闲暇休憩的好时光,但近段时间,村里的老老少少却越发忙碌起来。
连续举办两年的葵花节本月底又将启幕,持续一周的各类文艺表演可都得靠“自家人”撑场,村里的龙灯队、鱼灯队、腰鼓队、秧歌队、舞蹈队、太极拳队一个不少,正加紧排练。仅2171人的渔江村,活跃在这些文体队伍里的就有四五百人。
“大家兴致很高,现在村里逢年过节搞活动,哪还需要请外面的演出队噢!”黄益成是渔江村党支部书记,也是村里文化活动的领头人,在黄益成组织的龙灯队里,参与的村民已近三百人。
错落有致的鼓声、整齐划一的动作、慷慨激昂的口号、美丽自信的笑容……20多名腰鼓队员一边有节奏地敲打盘鼓,一边踩着鼓点欢快地“扭”着,举手投足“专业范儿”十足,乍一看还以为她们是送文化下乡的专业队伍。“送文化下乡,我们喜欢,但毕竟不能天天送。现在我们自编自演,组建一支永远不走的文艺队。”队员们高兴地说,“现在大家不光在村里表演,还经常参与镇上、市上的活动,劲头更足。”
渔江村的各项文化体育活动,都由村民自发组织,并自掏腰包添置服装、设备,“村部的音响用坏了,大家主动轮流拿出自家的音响,毫不吝啬。”黄益成说,灾后重建让渔江村的面貌大变样,休闲广场和各类文化设施一应齐全,要让这些设施“物尽其用”,就是要激发村民主动参与的热情,让台下的“观众”变成台上的“演员”,让群众成为文化的主角,实现由享受文化到参与文化再到创造文化的转变。
傍晚时分,渔江村的文化广场开始热闹起来,各支文艺队各施本领,尽展才艺;球场上,各类健身活动如火如荼,羽球翻飞;在阅览室、文化活动室、远程教育室,村民们悠闲地看书、下棋、上网、看电影……今年,按照全市推动现有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合并建设的要求,渔江村进一步打造集宣传教育、文体娱乐、应急广播、科技科普等功能于一体的“幸福美丽乡村文化院坝”,优化“一院一坝一品牌”的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布局。“一院”即室内文化活动场所,包括多功能活动厅、书报刊阅览室(农家书屋、社区书屋)、培训教室、乡村广播站、村卫生室、宣传栏等。“一坝”即室外文化活动场所,包括综合运动场、舞台、电影固定放映点等。“一品牌”即富有地方特色的公共文化活动,结合乡风民俗和群众需要,开展群众易于参与、乐于参与的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动。
在村部的公告栏上,文化院坝的日常设施管理、开放时间、2014年度重点活动安排等一一“上墙”,向村民清楚告知。为提高文化队伍的水平,村里还根据大家所需,经常利用这些阵地开展培训。迎新春、闹元宵、葵花节、采摘节……一年下来,渔江村大大小小十几个活动,都有本村文化队伍活跃的身影。
“现在,村里的文化生活比城里人还要丰富些。”黄益成形象地比喻说,就像种庄稼一样,把文化的“种子”种到了这块地里,“种子”慢慢长成参天大树,结出丰硕的“果实”。
本报记者 许江韵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曾征)什邡水务工作再度传出喜讯,近日,该市2013年度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建设工程,以105的高分,通过了省、市绩效考评组的初步考评。2013年8月,什邡被列入全国第五批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