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涵在村里的“文化大院”向村民讲解健康知识。
本报记者 曾征
2006年6月23日,一个王涵永生难忘的日子:那一天,她和全家从自己生活了近30年的老家雅安汉源县“搬迁”到了什邡市回澜镇石羊村,翻开了人生崭新的一页。
“早习惯了,现在我们也是‘什邡人\’得嘛!” 7年多过去了,王涵一家从初来乍到的不适应到如今与邻里乡亲的和谐相处,王涵说,7年多来,她所收获最多的就是——感动!
感动一:
尽管口音不通,但他们的热情给了我们十足的温暖
2006年6月23日,王涵和家人从雅安汉源县出发,前往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什邡市回澜镇石羊村,也是他们未来的新家。一路上,一家人忐忑不安,想象着未来生活的地方是什么样、周围的人好不好相处……
那天的傍晚,车到达了石羊村,看着周围陌生的房屋、树、河,王涵心情更加紧张了。来到政府专门为她家修建的房子,王涵推开门,映入眼帘的是一张张朴实温暖的笑脸,接着是热烈的欢迎掌声。
“太让我刻骨铭心了,什邡人的热情让我感受到从未有过的感动。”说起当初,王涵记忆犹新,不禁笑了起来。后来她才知道,这些笑脸的主人都是周围的邻居,听说他们当天达到,专门赶来欢迎的。“当时,我不太听得懂他们讲的话,但是他们的热情给了我们十足的温暖。”王涵说,好客的村民还帮他们拎行李,收拾屋子,个个有说有笑,直到深夜11点过他们收拾差不多了,村民们才逐渐离开。
那一夜,王涵和家人在崭新的房屋安心入睡,做了一个好梦。
感动二:
党和政府的关怀,让我这里的路越走越平顺
到了一个新的地方,什么都得重新开始。虽然平日里邻居们都会给予她各种各样的帮助,但是面对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王涵仍有诸多的不适应。
要做什么呢?又要怎么做呢?种种难题困扰着王涵。当地移民办得知她的烦恼后,便组织她参加一些养殖的专业培训,学一技之长。在培训中,王涵学到了很多以前从来没有涉及过的东西,也让她增长了不少见识。
王涵最终选择了肉鸡养殖,当地党委、政府和移民办主动在她买鸡苗、养殖技术指导、销售等方面提供了不少帮助。2012年,王涵与绵竹一家公司签了单,通过“公司+农户”的模式,喂养了1万只肉鸡。“第一年年收入就有10万元,这是我以前在汉源想都不敢想的。”从那之后,王涵的日子越来越好。王涵说,能在什邡这座陌生的城市立足,多亏了党和政府对她的关怀。
自己的生活越来越有滋味,可看着周围一些邻居日子还没什么变化。于是,她主动与邻居交流,动员他们和自己一起养殖。在王涵的邀请下,石羊村陆陆续续有六七户村民跟着她一起饲养肉鸡,一年下来,得到的收益让大家喜笑颜开。
感动三:
我没想过大家这么信任我,让我真心感受到大家当我是“自己人”
丈夫在外地跑个体运输,女儿在城南学校上了学,平日里,王涵除了在养殖场,更多的就是看书,学习更多的知识。这些年来,党和政府的关怀让王涵的心越来越坚定,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接受党的考验,并于2013年成为一名正式党员。
生活中,王涵也积极参加村里的集体活动,与大家打成一片。“很多村民向我们反映王涵性格开朗,有亲和力,又有经济头脑,希望推荐她竞选村干部。”石羊村党支部书记钟再双告诉记者,2013年石羊村党组织换届工作的筹备阶段,石羊村在入户征集民意时,村民们对王涵大加赞赏。
“本来我想自己只是‘移民\’,根本也就没想去当什么村干部。”王涵说,但村党组织多次找到她,希望她能够站出来接受村民的投票。组织的信任、村民的支持,打消了王涵所有的顾虑。今年1月11日,在什邡市回澜镇石羊村的换届选举上,王涵当选为村民委员会委员。
作为石羊村新上任的妇女干部,王涵主要负责办理优生优育服务证、发放计生优待金。空闲之余,她虚心向村干部、镇干部请教,汲取经验。“为了能多与群众的交流,了解她们的心声,我一般都是坚持亲自登门,将计生优待金发到每家每户的手中。”王涵说。
如今,除了村上的工作,王涵正盘算着,仍然还要在养殖上下功夫,扩大养殖种类和规模。待条件成熟后,吸纳更多的村民参与进来,组建专业合作社,形成现代化经营模式,带动大家共同致富。
“现在我们全家老小都在这边,每年过年也都是在什邡,也当然算是‘什邡人\’了!为自己家乡尽点力是应该的!”王涵说。
新闻推荐
(上接第一版)15天完成109个项目评审王文康至今还记得今年3月9日,芦山县灾后重建动员大会上,88.4%开工目标下达那一刻的情景。“当时我头就大了,这意味着在不到20天的时间里(需留出15天公示期),要完成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