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宽道路后,村民们正进行沟渠清淤修整。
文/图 本报记者 许江韵
“现在路面加宽了两米,错车不成问题了。”眼下,正是草莓采摘旺季,什邡市双盛镇白渔河村19组的60多亩草莓地即将迎来今年的第一批客人。大家筹资投劳修建的村道有了新变化,村民江德萍格外高兴。
毗邻白渔河的19组共200余人,虽水源充足,土地肥沃,但交通条件较差,一直给村民生产生活带来不便。“我们与双(盛)禾(丰)路仅一河之隔,但无桥无路没法通行,从双盛场镇过来的村道只有两米多宽,又是土路,以前蔬菜烂在田里都没人来收。”19组组长王清洪说。近几年,为了促进村民增收,白渔河村规划建设生态观光采摘草莓基地,家家户户开始种植草莓,一到春季,前来采摘的游客络绎不绝。
然而,眼看着种植收益不断提高,这条通往草莓地的崎岖小路却又让大家心灰意冷。“路太窄不好错车,先到达的车辆常常被堵死在路上,迟迟不能开走。”据村民周声慧讲,去年4月,一位女游客自驾前来,一不小心就连人带车掉进了田里。“外地游客来了一回,都摇摇头说以后不来了。”看着这条让人“望而却步”的村道,王清洪下定决心要想办法尽快解决。
随即,由村民自发筹资投劳修路的建议得到了大家的认同。“游客采摘草莓每斤卖15-20元,自己8分田每年收益就有八九千,拿到市场成本高不说,还卖不起价。”算了算账,江德萍捐资500元,期望与大家伙儿一起改变道路现状。家庭困难、常年卧病在床的98岁老人刘远珍毫不犹豫地把自己省下来的100元捐了出来,早已没在本组居住的村民也回乡参与。两天下来,共筹集捐款25000余元。
“原定是每人100元,出2日工,大家热情很高,不仅多出钱,还超出工时,每天都到工地上帮忙。”王清洪告诉记者,尽管村里青壮年均外出打工,只剩下妇幼和老人,但“巾帼不让须眉”,妇女们自告奋勇当起了开路修渠的“主力军”。日前,记者走进白渔河村,19组村民正在工地上干得热火朝天,村道加宽的痕迹清晰可见。道路拐角空地被开辟成一个小型停车场,一旁供游客休憩的公共设施中心基本搭建完成。远处,十几名妇女拿着锄头、铲子,正在进行沟渠清淤修整工作,“这个周末游客就来了,我们要抓紧时间把环境打造好。”大家不等不靠,兴致高涨。从双盛场镇通往白渔河村19组路上新设置了不少指示标牌,王清洪告诉记者这也是村民们的巧思。为了方便游客顺利找到采摘地,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村民们自发制作标牌,“白渔河村19组欢迎你”、“发展生态农业、创建美好家园”等标语简明亲切。
因为筹募资金有限,这条村民期盼已久的“致富路”还未铺上水泥,后续投入尚无着落。根据村民们的构想,除了拓宽这条进出通道外,还希望打通到村部、到白渔河沿线的两条路,修建过河桥,彻底打破出行瓶颈,实现多年夙愿。“光靠村民筹集的钱是远远不够的,大家也期望得到更多的支持。”王清洪说。
新闻推荐
平坦舒适的通组村道,让村民来去自如。站在平坦、整洁的水泥村道上,王文贵指着眼前与水泥路相连接的石拱桥告诉记者,不久之后这座桥就要重新整修了,那时候村民们就将彻底告别“出行难”的历史了!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