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后招聘市场十分火爆。
●岗位数、签订意向性协议数创双纪录
●服务业、加工制造业岗位用工缺口较大
●月嫂、育儿嫂开出每月8000元高薪
2月18日上午,什邡市2014年春季“就业帮扶真情相助”大型现场招聘会举行,省内外162家企业提供7000余个岗位,规模系历年之最。据初步统计,前来求职的人更是多达万余人次,签订意向性协议4637人,也创下纪录。
平时在外省打工,仅春节能回家看看老人或孩子。因此,外出务工人员常被称为“候鸟”。
作为一个劳务输出市,绵竹市每年有数万劳动力选择了“候鸟”式的就业方式。然而随着县域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绵竹人变背井离乡为家门口就业,告别了“候鸟”式务工生涯。如何让“候鸟”端稳饭碗,引得回、留得住、用得好?近年来,该市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做大做强产业“蛋糕”,不断强化农民工技能培训,积极搭建就业创业平台,让昔日的“候鸟”不再受“迁徙”之苦,让更多的人选择留在家乡,扎根发展。
用工需求加大
企业节后扎堆招工
上午9时,该市人力资源服务大厅外的长街挤满了人,招聘企业分列在街道两旁,求职者络绎不绝,人头攒动。“没想到这么多人!”一早赶来的求职者王方丽十分吃惊,随后走向一家通信企业进行咨询,“我想找一份文职类的工作,我是本地人,希望就在家附近就业。”
据了解,此次招聘会虽有北京、浙江、新疆等省外企业参会,但仍以本地企业为主,求职者也多为本地人,希望就地就近就业的愿望较为强烈。“节后企业用工需求很大,参会企业超出了我们的预计。”什邡市就业局就业服务科科长张世琦说,目前,以家政、酒店、餐饮、物业、批发零售等为主的服务类岗位和以食品、化工等为主的加工制造业技术岗位用工缺口较大,企业都希望在这个招工和求职的高峰期实现“进补”。其中,一家家政服务公司的月嫂、育儿嫂等岗位更是开出每月8000元的高薪,“市场需求很大,入职后我们将开展专业化的培训,上岗后这样的待遇很正常。”该公司负责人说。
记者在采访中还发现,由于岗位的多元化和薪酬待遇有所提升,大量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热情也比较高。从北京回来的高先生告诉记者,由于母亲年纪越来越大,他准备回家乡找一个技术工种岗位,理想薪金在3000元左右,“现在家乡的环境也不错,企业也多,应该有很多就业机会。”
创新培训模式
破解结构性用工矛盾
尽管招聘市场火爆,但用人单位招工难和求职者求职难并存、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的问题在多场招聘会上均有所显现:一方面求职者找不到满意的岗位,另一方面企业在为招不到亟需的人才而着急。“求职者对工资待遇的期望值还是比较高。”“虽然一些操作工种没有年龄、学历等限制,但对专业和熟练程度有一定要求。”“技工技师还有部分管理岗位待遇很好,但求职者确实达不到要求。”招聘会现场,应招双方都谈到了这些情况。
据张世琦介绍,为破解中高级技术、管理岗位应聘者寥寥、人才稀缺的难题,本次招聘会特意邀请了北京两家技工、技师学校到什邡定向招工、招生,对市场急需、紧缺的技能人才开展“订单式”培训工作,颁发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并推荐工作。同时,今年将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构建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的要求,改革创新培训模式,启动实施青年劳动者技能培训行动和技师培训项目,选拔在生产一线岗位工作的高级工或技师参加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对取得技师或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给予培训补贴。
另外,在之后的就业服务专项活动中,什邡还有多场招聘会将接连举行,为求职者和用人单位牵线搭桥,并送用工信息下乡,在失地农民较多的马祖、洛水等镇召开专场招聘会促进就近就业,对自行到省内德阳和省外国内务工1年以上的失地农民给予交通补贴和途中生活补贴。
文/图 本报记者 许江韵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曾征许江韵阳光明媚的四月天,记者又一次来到这个以红、白二色为名,以红、白二字勾勒出悠远历史记忆和醇厚人文情怀的“川西最美小镇”——什邡市红白镇。春意萌动的红白山里弥漫着浓浓的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