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新闻 广汉新闻 什邡新闻 绵竹新闻 中江新闻 罗江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德阳市 > 什邡新闻 > 正文

精神家园美如画 ——建市30年辉煌成就之文化建设篇

来源:德阳晚报 2013-08-16 23:19   https://www.yybnet.net/

在“文化强市”和“文化德阳”战略推动下,德阳文化事业蓬勃发展。这是德阳市歌舞团表演的大型舞蹈“鼓舞德阳”。  本报记者 程果 摄

本报记者 叶书英

30年,时光荏苒,春华秋实。

30年,岁月如歌,成就辉煌。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标志和灵魂。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市竞争日趋激烈,文化在城市发展中的地位日益增强。提升文化品位、充分发挥文化对城市发展的带动作用,已经成为一个城市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

德阳,文化底蕴深厚,是古蜀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三星堆文化、三孝文化、三国文化都是德阳的文化符号。建市30年以来,德阳面对文化多元激荡的大背景,以发展繁荣为主题,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目标,在发展中壮大,在发展中创新,在发展中惠民,在发展中走出去,使世代传承的文化财富成为德阳市乘风破浪、扬帆远航的巨大动力。

如今的德阳,时时刻刻可以感受到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如今的德阳,好一座美丽的精神家园!

【硕果累累】

从1983到2013,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以创建“文明城市”为引擎,全面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不断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从1983到2013,文化体制改革全面推进,改革重点项目任务已经基本完成。德阳市杂技团、德阳市歌舞团、东方影都等成为德阳文化体制改革中的成功案例,德阳文化走向世界舞台;

从1983到2013,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实施,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基本形成,群众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农家书屋” 实现全市1454个行政村全覆盖,文化队伍建设成效明显,为广大群众提供全方位的公共文化服务;

从1983到2013,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建市以来,德阳市大力发展文化娱乐业,加快发展包装印刷产业,稳步推进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全市现有文化产业单位5360余家,从业人员10多万人,产值、经营收入达到131.8亿元,文化产业发展年均增长20%以上。

从1983到2013,文化创作更加繁荣,杂技剧《飞翔》、群舞《姑娘》、歌曲《罗江谣》、电视戏曲节目《纹江曲苑》等精品力作不断涌现,开设德阳文学艺术奖、精神文明“五个一工程”奖、“三星堆文艺奖”,在2012年全省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中创下了夺得一个集体奖、多个单项奖的历史性纪录;

从1983到2013,建成全国文明单位9个,全国文明村、镇5个,什邡市、绵竹市已建成第二届“四川省文明城市”,选树各类道德典范215名;

从1983到2013,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取得新成果,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开展,先后涌现出陈朝霞、邓小玲等优秀运动员,获得了2个世界冠军、11个亚洲冠军,实现了德阳市运动员参加奥运会奖牌零的突破。

30年变革

德阳文化在发展中壮大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推动文化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迫切需要;是适应对外开放新形势,推动文化走向世界的迫切需要。

德阳文化产业不可能像省会城市那样,形成以航空母舰式的大型文化企业集团为主导的文化产业格局,但可以以文化体制改革为契机,努力推动形成遍布城乡的中小型文化企业,在满足城乡不同层次群众文化需求的同时,提高其文明素质。市委、市政府早就明确定位文化在德阳的发展模式。

2010年,市委、市政府将文化体制改革工作纳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科学研究并制定了《德阳市文化体制改革工作方案》,成立以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文化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以市场化手段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原德阳市电影公司改制成为民营性股份制电影放映经营单位,建起了省内地市级第一家五星级电影院“东方影都”,成为全省第一个年销售收入超1000万元的地市级影都;2003年,原由团市委主管的四川省舞蹈学校德阳分校改制成德阳舞蹈学校,现已发展成为集艺术教育、博览、交流、演出等功能于一体的艺术城;2005年,德阳杂技团改制为“德阳市杂技团有限责任公司”,创下全国民营表演团体演出总收入、总场次、观众总人数三个最高……

2011年,市委七届二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德阳市委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建设中国西部文化强市的决定》,提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优化文化产业区域布局,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推进文化园区项目建设,打造文化龙头骨干企业,努力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

中国德孝城、绵竹年画村、什邡包装复制产业园区、罗江三国文化产业园……30年来,德阳文化产业如雨后春笋般,在发展中逐渐壮大。2012年,全市文化产业单位5360余家,从业人员10万余人,产值、经营收入达到131.8亿元,文化产业发展年均增长20%以上。

2013年,市政府印发《德阳市“十二五”文化改革发展规划》,提出要大力实施“六大工程”,着力打造“文化四区”,加快实现“文化强市”目标,这无疑是德阳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又一支强心剂。

30年寻路

德阳文化在发展中创新

2013年2月1日,以“到绵竹过中国年”为主题的2013第十二届中国(绵竹)年画节隆重开幕,随之,大型历史文化民俗巡游活动、迎新接福一纸万象——中国·四川绵竹年画精品展、年画节送“年”、“幸福绵竹”文艺专场演出、戏曲演出、大型河灯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及“农民读书”节、绵竹木版年画与四川民俗艺术学术研讨会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一一登场,促进文化旅游产业不断发展。

30年来,绵竹年画在发展中创新,完成了从文化资源到文化资本的华丽转身,绵竹年画产值已从2002年的不足30万元发展至2011年突破5000万元。

贾氏三姐妹创建的“三彩画坊”一直是绵竹年画产业推陈出新的先行者。瞄准年画艺术与日常生活用品相结合的空白,让绵竹年画走向生活化成为绵竹年画产业创新的有效载体,年画腰垫、年画桌布、年画T恤、年画木镜、年画茶杯等受到群众热捧。

曾勇,德阳文化创意人才之一,绵竹四汇斋年画有限公司负责人。2013年,他充分利用本地绵竹年画等特色文化元素,精心设计《我的价值观》系列绵竹年画公益广告,“星耀童心、大德中国”、“橙杏润生、诚信立身”、“童叟至亲、友善为敬”……一幅幅活灵活现、具有德阳韵味的“年画娃娃”传递“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我的价值观”,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教益。 

绵竹年画的推陈出新只是德阳市建市30年来文化创新的一个缩影,“创新”二字时刻在德阳市文化发展过程中被践行。

30年探索

德阳文化在发展中惠民

5天时间,8大主题活动, 70余万人次参与……2012年6月,德阳市第四届端午龙舟文化周举行,波光粼粼的旌湖再迎龙舟竞渡,重现20年前的喜庆热闹场面。“德阳首届端午购物节”、“德阳首届民俗民间文化艺术节”、“德阳首届调元川菜美食节”、龙舟水上表演、“非遗”集体首秀、文艺演出、现代汉诗评选等10多个活动接连登场,让群众饱尝文化大餐。

德阳灯会,作为德阳一张靓丽的城市文化名片、川西地区一项大型民俗文化活动,与年夜饭、看春晚、放烟火共同成为川西坝子过春节的标志性符号。1995年,第一届德阳灯会举办;1996年,德阳灯会“玄珠巨龙”灯组打破吉尼斯世界纪录;2001年,德阳灯会更是首开南国“冰灯”先河……至2002年,德阳市共举办了八届德阳灯会,吸引游客达300余万人次。2012年1月,阔别9年的德阳灯会再绽华彩,以德阳重装、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等为主线,以欢乐、祥和、团结、奋进为主题,以“高科技、新光源、新工艺、新产品”为最大看点,精心打造一批极具震撼力的彩灯组,让世人再赞德阳文化渊源博大。

怎样提高农民群众的文化素养,解决长期困扰农民的看书难、买书难、买书贵的问题?德阳从建设“农家书屋”破题,从2007年至2012年10月,市委、市政府把“农家书屋”建设列为重要民生工程,至今“农家书屋”建设实现了全市1454个行政村全覆盖。

此外,在全市先后建成6个图书馆、7个文化馆、12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基本形成,一系列有声有色的群众文化活动广受群众喜爱……以文化人,是德阳文化惠民的最终目标,不断深入实施的文化惠民工程,为群众提供了全方位的公共文化服务。

30年突破

德阳文化在发展中走出去

杂技剧《飞翔》,由德阳市杂技团有限责任公司投资2500多万元打造制作,以3000年前远古的“四川羌族文化、三星堆、金沙历史文化元素”为题材背景。自2008年4月15日在北京朝阳剧场公演至2011年9月,已连续上演3000余场次,接待中外观众300万人次以上,2008年被北京奥组委推荐为重点观看剧目,2009年被中宣部、文化部定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献礼演出”剧目,2010年7月13日,该剧荣获“首届全国民营艺术院团优秀剧目展演”荣誉证书。

德阳杂技团还自2001年起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国立马戏团进行长年合作演出,多次受邀赴法国、俄罗斯、日本、保加利亚、韩国、英国、美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斯里兰卡等国家商演,与美国国际特别项目有限公司友好合作达5年之久,派出的巡演团走遍美国40余个州、市和地区,创下全国民营表演团体演出总收入、总场次、观众总人数三个最高。

2012年3月5日,德阳城市形象宣传片作为中国文化传播项目组精选的10部全国不同地域文化、风貌风俗形象片之一亮相 “世界的十字路口”——纽约时代广场,德阳形象、德阳文化站在国际性的舞台上展现出独特的魅力与风采 。

30年来,德阳文化不断走向世界。“古蜀之源 重装之都”的德阳正在接受世界的瞩目,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更加绚丽多彩,更加闪耀夺目。

新闻推荐

打造民情民意“信息高速公路” 德阳市全面推行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明年6月以前,实现城市乡村全覆盖

本报讯(记者王三春)一部手持式终端机,高速上传社情民意;一张四级联动的大网,整合资源“组团式”回应民众诉求。18日上午,德阳市在什邡市召开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现场会,学习推广“什邡经验”,标志着这项工...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精神家园美如画 ——建市30年辉煌成就之文化建设篇)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