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白镇灾后供水工程重建施工情景。
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五周年之际,笔者来到曾经的极重灾区什邡市红白镇,看到家家户户房顶上安装着样式统一的太阳能热水器。虽然红白镇现在尚未恢复有偿用水,但一日用杂货店的乔姓老板告诉记者,平时家里喝多少水才烧多少水,洗衣洗菜的水还要用来冲厕所,即使不交水费也不会浪费。村民们高度自律的节约意识和水资源危机意识从何而来?
废墟上建起生命之源
“5·12”特大地震中,什邡农村饮水基础设施严重损毁,34万农村群众出现饮水困难。洛水镇水厂的厂长陈远寿回忆5年前的情景时说,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震后第三天,洛水镇水厂成为全省极重灾区最快恢复运转的应急供水水厂,为洛水镇相邻的什邡市、绵竹市几个极重灾区救灾工作、群众生活提供了宝贵的水源。当时缺水的困窘和水源来之不易,让村民将节约意识深深固化在行动中。
“5·12”地震后,什邡的红白、冰川、蓥华等镇山体震裂,植被破坏严重,地表水不断出现枯竭,并且径流路径经常变动,不时要将供水管网的取水位置前移。直至现在,该镇部分管网位置也不能完全固定。什邡市水务局人饮办主任顾秋棣介绍说,去年“8·17”暴雨引发的特大泥石流,导致供水设施冲毁,供水陷入瘫痪。因此,当地村民的备灾意识较强,尤其山上的居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储水桶,能保证一家人1至2天应急用水。
什邡市水务局也未雨绸缪,采取了多种预防措施。正值汛期,红白镇90多个地质灾害观测点都有监测责任人,一旦发现险情,能第一时间快速上报到防汛抗旱指挥部。此外,红外摄影头、远程监控设备的运用都提高了预警的效率。历经过严重的自然灾害,防灾减灾意识已深入什邡每个人心中。
重建生态水文明
洛水镇余安村水厂按照2千人的用水标准设计,结果两村并一村时,徒然增加了一千多人达到3千多人用水。在红白镇,之前1000人的集镇,现在已经增加到4000人左右。“由此导致的问题是很多水厂现在超负荷运转,而电机、管网等一旦长期超负荷工作,损毁率就将大大提升。”据陈远寿介绍,他们供水区域的水损达到43%。掌握人口流迁、变动的趋势并由此进行准确的数字管理是人饮工程的基础工作。
与此同时,洛水镇已经安装智能水表1620多只,其中南元村二组率先安装120多只,实现了农村智能水表零的突破。红白镇也将逐步培育用水计费意识。对此,乔老板说:“虽然生活有压力,水费该交还是要交,有了好的水,我们才能更好生活、生产,这才是一个可取的良性循环。”
经过几年的努力,什邡水务局共解决农村20多万人的集中供水。但是随着产业发展升级和生活水平提高,一方面对水的需求持续增加,一方面水污染的危险性增加。“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没有‘完成式\’,水生态文明建设仍然任重道远。”顾秋棣说。 文/图 吴平 易延端
新闻推荐
天琢山水 追梦什邡 德阳市第三届旅发大会启幕 陈新有刘守培等观看文艺演出
文艺演出美仑美奂,高潮迭起。本报记者程果文潇摄本报讯(记者许江韵曾征)9月12日晚,由德阳市委、市政府主办,德阳市旅游局、德阳市文广新局、什邡市委、什邡市政府承办的德阳市第三届文化旅游发展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