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笑鸿
“及兹阻险尽,始喜原野阔。”杜甫于两千年前描写古什邡的诗句,再次得到了印证。新建及恢复畅通的道路,贯穿城乡、纵横延伸。作为该市第二大镇——副中心区的洛水镇,很快就抵达了。
板房过渡、新房再建的景象,与别的极重灾区似乎大同小异。而洛水镇在那场灾难中有三百余人殒命,其中半数是教师和学生。因此,校园建设情况是我们一行人所要重点了解的。洛水镇中学、小学和幼儿园的移址重建,相对集中且风格一致。宽敞、稳固、明快、大方,最有特色的是,所有的顶穹皆为“人”字造型,透射出“以人为本”的理念。而援建单位就是闻名遐迩的台湾佛教组织——慈济功德会。
曾经通过拜读慈济功德会的初始人证严法师的《静思语》,彻底澄清了对于佛教的长期误解。作为少时即出家的比丘尼,证严法师始终倡导“佛教生活化”,把佛教从威严的殿堂请回民间,让所有人都懂得:只要你自己努力,那你就是菩萨。“普天之下,没有我不爱的人;普天之下,没有我不信任的人;普天之下,没有我不能原谅的人。”这就是以证严法师马首是瞻的慈济人的胸怀。
饥谨、战争、天灾、疫情……无论东西南北,只要在地球上,哪里需要援助,哪里都会有慈济人先到一步的身影!由最初的慈善、医疗、教育、人文,扩及到国际赈灾、骨髓捐赠、社区志工,可谓是“一步八脚印”。在援建学校附近,慈济功德会就建立了永久性的常设机构。这是在什邡市的一个慈济服务中心,还有一个在绵竹市汉旺镇。作为灾后心灵重建及本地志工交流的平台,无数慈济人以接力方式,梯次长期驻守,开展照顾贫困个案、医疗救助、助学、关怀敬老、带动环保等活动。
步入清静庄严、朴实典雅的慈济服务中心,“蓝天、白云”的标志性旗帜迎风招展,“在变数中考验智慧,在苦难中长养慈悲”、“静思法脉勤行道,慈济宗门人间路”等楹联格外抢眼。而近距离地接触慈济人,更是能够感受一个混沌世界里的清明与爱意,感受一段无常人生中的牵手和搀扶。来自台湾的志工们谦和、低调,畅谈理想多,表功行动少。其服膺践行慈济理想,就是发挥“一眼观时千眼观,一手动时千手动”的功能,以闻声救苦的实际参与,体悟生、老、病、死,成、住、坏、空的真谛。以“慈、悲、喜、舍”之心,“诚、正、信、实”之行,予乐拔苦、即时解难。并且,希望以理事圆融之智慧,力邀天下善士,同耕一方福田;勤植万蕊心莲,同造爱的世界。
傅雷先生在《贝多芬传》一书的译者序中写道,“唯有真实的苦难,才能驱除罗曼蒂克的幻想的苦难;唯有看到克服苦难的壮烈的悲剧,才能帮助我们担受残酷的命运……”要真切体会“伤在他的身,痛在我的心”的慈济情怀,还是本地的志工们最有发言权。
从你言我语中得知,他们都是被感化而自愿加入的。“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第三天,慈济人就“捷足先登”了:如同修行般地注重身心的“诚敬悦服”,腰一弯,手一抬,诚敬的交付,是油然而生的谦卑;悦服的接纳,是肃然而起的感喟。通过转移心理焦点,有效释放阴霾,无数受灾群众的创伤后压力症候群得到舒缓和抚慰。为病弱者沐浴栉发,整理房舍。把街头巷尾当作道场,不畏脏乱,不辞辛劳,细心地将垃圾分类、整理、回收,随身携带的“三宝——环保碗、筷、杯,便是剑及履及的象征……
就这样,通过自身的实践,慈济人体会到做个”手心向下“者,才是真正的幸福人。以出世的态度从事入世的志业,不仅使”大爱“成为一种普世价值,而且将中华文化底蕴中的精髓发挥到了极致。
不辞长做慈济人!因为,那是一种精神的体现,而标签倒是不重要了……
新闻推荐
张权觉得,今年清明假期,自己过得特别有意义——三天假期里,陪妻女去了趟北京的郊区。近几年来,这是张权第一次带妻女去游乐园,女儿玩得特别开心。张权是承建什邡市师古镇4所学校项目和洛水镇渔江新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