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载而归。 赶着去摆摊。 人山人海。 小食品诱人。2版
文/图 本报记者 汪巧
每年的正月十五这一天,什邡市的马井元宵会都会吸引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然而,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马井元宵会也在悄悄发生变化。昨(17)日是兔年正月十五,记者走进马井元宵会,感受这一传统民俗活动。
变化的观念
当天一早,通往马井的路上便热闹起来,私家车、公交车、摩托车、三轮车……乘坐着不同交通工具的人们从四面八方涌向马井镇。
在路上,记者碰到了金堂人史可芳,今年40多岁的史可芳每年都会来赶元宵会,她告诉记者,往年都是来购买一些实用的农具,今年想来看几株苗木,把灾后重建好的家园再美化一番。与史可芳同行的,还有她的女儿,“她就是来凑热闹的,听说这吃的、穿的,啥子都在卖,就想来耍哈。”
当天,从什邡灵杰工业园区赶来闹会的温天贵买了100多元的白果、桔子树苗,打算种在自家的田地里。“种粮食和种经济作物相比,我觉得还是经济作物赚钱些。”温天贵说。
变化的需求
在大多数“老什邡”的印象里,马井元宵会就是个卖农具的大型交易会。今年78岁的吴德全看着孙子从元宵会上买回的风筝、衣服后,感慨地说:“变化硬是大喔,我年轻时赶元宵会,尽是些卖箩筐、簸箕的。”
记者在会场看到,小吃、水果摊生意火爆,手机、化肥摊位上咨询的人也络绎不绝。此外,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宣传点、职业介绍点、家电下乡宣传点……各种宣传丰富了元宵会场。
游乐区、农具区、苗木区、食品区……今年的马井元宵会将会场划分为不同功能的区域,既方便游人,也实现了统一管理。“以前哪里有卖手机、电动玩具的嘛,现在,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你买不到的。”当地政府一姓刘的工作人员说。
变化的商品
记者见到从彭州赶来闹会的刘汉德时,他正和朋友商量着怎么把一株3米多高的茶花运回家。他赶马井元宵会有10多年了,每年都会来买些农具和苗木。如今,生活好了,在选择苗木时,他更青睐于观赏价值高的苗木。“这株茶花卖300多元,现在人太多,只有等下午人少了喊个火三轮来把花拉回去。”刘汉德说。
除了茶花,元宵会上的苗木品种丰富多样,松树、黄果树、兰草……。广汉南兴镇的王友渝说,来马井元宵会卖苗木已有七八年了,以前人们都喜欢李子等实用性强的果树,现在观赏性强的苗木反而更受欢迎,他家的兰花卖得特别好。
在元宵会上,要说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农具——梯子。以做梯子为生的师古镇村民杨加荣的100多个梯子已经卖了70多个,最矮的3米,最高的竟有7米。他笑着说:“现在农民的楼房越修越高,梯子的也只有越做越长。”
不变的会场
马井元宵会起源于清朝乾隆年间,从初办那一年起,就以马井河坝的河摊地作为会场,如今,几百年时间过去了,主会场还是在河坝,虽然简陋,但群众说,在这里办才有味道。
据了解,每年的正月十五,什邡市委、市政府都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保障元宵会的安全和秩序。当地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尽管河坝中到处都是鹅卵石,地面也凹凸不平,但大家都不介意。“就算换个地方,群众还是会来河坝闹会,毕竟习惯了嘛。”
不变的热闹
马井元宵会年年举行,年年热闹。上午8点记者驱车前往时,离河坝主会场还有近1公里已是寸步难行,会场上更是人山人海,高峰期达20万人,行走在主会场,即使你不愿意前行,也会被人流推着朝前走。
从早上7点左右,就有来自彭州、金堂、绵竹、广汉和绵阳等地男女老少陆续赶来,中午11点半时,放眼望去,河坝里到处都是人,热闹的气氛延续到晚上10点左右才会渐渐散去。
不变的传统
为了这个元宵会,来自师古镇的廖正富把“家”搬到了河坝里,搭起帐篷、支起一架床,从正月初九开始,就在马井卖起自己的编织品。
“我做编织品有10多年了,今年怕自己编的不够卖,又去批发了一些。”廖正富说,虽然现在元宵会的变化很大,但唱主角的仍然是农业商品,“铁撮箕和竹撮箕相比,铁的要经用些,但农民还是喜欢买我编的。”末了,他悄悄对记者说:“别看我批发了些货,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哪些是我做的,好多人还是愿意买手工产品。”几天下来,他已经卖了近2万元。
卖锄棍的摊位前,几个农民在和老板段杰成讨价还价,段杰成不愿降价。他说,每根锄棍都是花一个多小时做出来的,质量绝对有保障。交易成功后,段杰成说:“看嘛,虽然贵点,他们还是要买我的,识货的一看就知道。”短短一天,段杰成就卖掉了100多根锄棍。
新闻推荐
安全警钟再次敲响 什邡车祸四死两伤 陈新有等市领导要求全力抢救生命安抚家属
本报讯(记者肖盛雄)2月25日凌晨4时许,什邡市马祖镇境内发生一起惨烈车祸,造成4人死亡,两人受伤。市委副书记、市长陈新有,副市长李思清强调,要全力以赴抢救生命,安抚安置死(伤)者家属及单位人员,做好善后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