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电机“冲剪”无人车间
今年以来,德阳市工业战线深入贯彻省市“强工业”决策部署,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坚持戴好口罩抓发展,凝心聚力抓工业,聚焦主责主业,推动经信工作开创新气象、迈上新台阶。
回眸2021
德阳工业稳中向好迅速回暖
稳中求进,塑造工业经济新态势。完善日常监测、研判预警、调度约谈、指导督促机制,1-11月,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0.6%,工业投资、技改投资分别增长21.4%、25.1%。五大产业营收占全市规上工业85.81%,全市制造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41.7%,对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贡献率达59.5%,入选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名单、居第58位,成德高端能源装备产业集群进入国家25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工业经济增长新动能加速形成。
质数双增,迸发市场主体新活力。着力打造大企业大集团、单项冠军、专精特新、贡嘎培优四类企业典型标杆,国、省专精特新企业分别达12户、152户,“省100户大企业大集团”企业4户,省“5G+工业互联网”标杆项目3个,新增百亿企业1户,装备制造省内配套率超40%,预计全年规上企业将达1340户以上。
能级跃升,驶入载体平台新赛道。持续突出产业功能区特色,德阳经开区上榜“国家园区高质量发展百强”,德阳、重庆渝北合作共建入选川渝首批合作示范园。入选全省首批“5+1”重点特色园区3个,累计建成139万平方米,产业功能区规上工业企业亩均营收、单位能耗营收、R&D投入强度分别增长6.70%、10.93%、2.45%;成功举办第二届四川装备智造国际博览会等一批高规格会议,德阳智造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招优引新,激活工业发展新动能。高标准开展制造业招商引资“百日攻坚”行动,新引进一汽解放等龙头企业20余个、配套项目50余个。全力做好项目落地“后半篇”文章,全年引入制造业项目94个、总投资602.7亿元,三环电子从签约到投产仅70个工作日,刷新德阳速度。
展望2022
德阳工业谋定后动未来可期
2022年,全市经信系统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大力推进制造强省先行示范市建设,加快打造世界级重大装备制造基地、世界级清洁能源装备制造基地,聚焦重大项目、重点产业、重大平台、重点企业,推动五大产业集群成链发展,为打造全省主干新高地、建设西部现代化典范城市奠定坚实基础。
大力推进制造强省先行示范市建设。推进以德阳经开区为核心的清洁能源装备特色产业园建设,依托“国字头”能源装备龙头企业,实施一批“新能源+储能”试点示范工程,构建贯通“源网荷储”的全产业链,培育全球清洁能源装备地标产业;深化与东方电气战略合作,打造清洁能源装备“链主”企业。办好2022世界清洁能源装备大会。
筑牢工业稳增长基本盘。加强产业谋划,高质量编制清洁能源装备产业发展、工业互联网建设等专项规划;抓实运行监测调度,确保强势开局平稳运行;推动政策优化落实,适时推出稳增长“政策包”;加大对实体经济融资支持力度,做好工业系统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有序组织企业生产。力争工业增加值增长9%,工业投资、技改投资分别增长8%。
推动五大产业集群成链发展。聚焦“三优三特三新”产业链培育,推动两个基地建设,提升装备制造产业核心竞争力;注重做大“一瓶酒”“一支烟”,巩固食品医药产业领先优势;全力打造世界领先的新能源材料产业基地,增强先进材料产业支撑作用;发展无人机制造、航空零部件等领域,培育壮大通用航空产业规模;聚焦电子电路、集成电路、新型元器件等重点领域,推动电子信息和数字经济产业倍增发展。
加快培育壮大制造业优质企业。落实“贡嘎培优”五年行动计划,开展全市制造业50强企业榜单评选,培育具有行业影响力的头部企业;支持企业专注细分市场、突出主业,推动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坚持以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为重点,力争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8家以上、创新中心1家以上、市级企业技术中心30家以上,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户、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户,新增规上企业80户以上。
着力拓展产业发展新空间。坚持“主辅”产业结合发展壮大产业功能区,制定鼓励政策措施,推动产业功能区特色发展;实施“亩均论英雄”改革和“标准地”改革,实施“十万万千”工程目标,加快省级化工园区建设,提升产业功能区承载能级。
全力以赴抓项目促投资。深化成渝地区、成德眉资区域产业协同,加大制造业招商引资;制定出台《促进制造业项目投资建设若干政策措施》,深入开展重大工业项目拉练赛、“三比三看”等活动,全程实时跟踪进度,锁定竣工、投产、上规、达产“四张清单”,力争实现项目数量、体量、质量“三提升”。
新闻推荐
旌阳区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杨婕:作为德阳侨界的一员,我更希望“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当前,德阳正处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机...
德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德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