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浮桥”。
当暴雨袭来,许多桥遭到破坏,要是有一座可以收缩自如、随身携带的小桥,人们的出行将不再受阻……近日,14岁的德阳女孩蒋虹玉发明的“快速浮桥”让这一想法变为可能,该作品获得了第8届全国校园发明创意大赛铜奖。
灵感源于被大水淹没的桥梁
据悉,全国校园发明创意大赛是由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国教育学会、中国发明协会、香港发明协会和湖南科学技术厅联合发起的全国性校园发明赛。
这次比赛中,蒋虹玉发明的“快速浮桥”赢得了专家们的认可,获得铜奖的好成绩。说起这个发明,蒋虹玉介绍,“快速浮桥”的灵感是来源于被洪水冲毁的桥。此前她在新闻看到,某地暴雨过后,桥被大水淹没,山洪阻断了学生的求学路,为了给同学们架起一座通往学校的小桥,蒋虹玉想到发明了一座“快速浮桥”。
“要是有一座轻便,易于携带的小桥就好了,可以为出行提供方便。”蒋虹玉说,这座小桥可以随时打开和收拢,从河的一侧向另一侧伸展,“当同学们放学时,可以把它收拢,拉着它回家。”另外,在桥墩上还安装有水流传感器,以检测水流速度的变化,如果速度变快或水位迅速上升,预警就会启动,提醒同学们迅速离开,避免洪水的危害。
“快速浮桥”获得铜奖
有了好的创意,蒋虹玉在西街小学江伟老师的指导下,开始利用课余时间制作“快速浮桥”模型。经过大半年努力,“快速浮桥”诞生了。
“这座移动的小桥还有很多功能,它可以在洪水中稳步前行,接到需要帮助的人,也可以在平缓的河水中漫步,搭建起人们通向对岸的通途。在城市中,可以变成一座天桥,连接马路两边。如果楼上有人遇到危险,它还可以变成一座云梯。”蒋虹玉说,这座桥在设计中桥身及其它组件采用套管模式,减小空间占用,便于携带和运输;桥体采用拉索结构,便于安装,适应复杂水域;桥面采用超强浮力模式,增强了在水中的稳定性,保障了桥上人员的安全。
此次比赛,蒋虹玉的“快速浮桥”获得了铜奖,指导老师江伟也获得了大赛优秀科技辅导老师称号。此前,蒋虹玉在江老师指导下发明的“教室智能新风系统”也获得第32届全国科技创新大赛优秀创意奖,省青少年科技创新一等奖,以及德阳市科技创新市长奖(本报曾作报道)。本报记者李涵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陈兰通讯员赖维肖)随着冷空气离去,昨(3)日的温度实际上比前几日稍高,只是体感上还是有点冷。冷空气的影响将逐步趋...
德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德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