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新闻 广汉新闻 什邡新闻 绵竹新闻 中江新闻 罗江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德阳市 > 德阳新闻 > 正文

德阳一座重工业城市的守正出新 迈入转型升级快车道

来源:德阳晚报 2018-10-31 10:40   https://www.yybnet.net/

中国万米大陆科学钻探钻机竣工仪式在宏华举行。

东汽风电。

东汽大型燃气轮机转子吊装。

二重8万吨模锻压机。

2003年8月8日,东电生产的国内首台三峡70万千瓦水轮机转轮发运。

40年,放之于历史不过白驹过隙,之于德阳,却见证了一座重工业城市的崛起。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德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378户,完成工业总产值3826.5亿元,比1983年建市时净增3814.7亿元,增长324倍;完成工业增加值887.4亿元,比1983年净增884.7亿元,增长329倍。抽象数字的背后,是改革开放以来德阳工业的增长轨迹。

工业,不仅是德阳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也成为这座城市的独特印记。但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德阳工业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当中,有蝶变者,也有坚守者。老工业企业的华丽转身,产业园区的不断转型升级,先进制造业集聚集群发展,为德阳新一轮发展创造了无限可能。

>>>德阳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发展历程

11974年,东方汽轮机厂通过第一机械工业部验收投产,结束了中国内地没有动力制造业的历史。

21979年,第二重型机械厂对外开放,一大批龙头骨干企业冲破体质藩篱,改革生产经营管理,走出国门。

31985年至1998年,三线调整改造与改革开放的“合力”共同推动德阳城市发展成为四川省和西部地区的“重要中等城市”。

42001年,市委、市政府决定实施打造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基地战略。

52002年,国家科技部正式将德阳列为“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装备制造业试点城市”和“国家制造业信息化重点城市”。

62013年,“重装之都”德阳正式被中国设备管理协会授予“中国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基地”称号。

三线建设

嵌入城市肌理的“工业基因”

德阳的历史就是一部“工业兴市”的历史。

从1953年起,国家展开以内地大中小城市工业化布局为重点,以优先发展重工业为主体的大规模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新的时代条件,为地处偏僻内陆的德阳提供了强大的发展动力。

1958年10月,邓小平同志第一次视察德阳工业区建设时,对德阳大工业在国家工业体系的重要地位和德阳城市建设方向给予了明确定位。他说,“德阳的工业是国家的大工业,拿制造冶金设备、电站设备的工厂来说,是目前全国最大的,这是机械工业之母——母机工业。”

进入20世纪60年代中期,中国国防工业和经济建设布局迎来一次重大战略调整——三线建设。德阳由于两次工业区建设期间初步建成的第二重型机器厂、东方电机厂等基础,成为三线建设重点地区。

第二重型机器厂和东方电机厂两厂的续建工程整体纳入三线建设项目。1965年底,第一机械工业部又决定从哈尔滨汽轮机厂、上海汽轮机厂、上海汽轮机锅炉研究所抽调部分人员,支援东方汽轮机厂建设。李德本也就是那个时候来的德阳。

1967年7月,李德本夫妻两人,带着年幼的儿女和年迈的丈母娘,提着3个行李箱,从上海乘坐了2天2夜的火车到了德阳。后来李德本才听说,哈汽一共调集了1000多人支援东汽,从1966年起分批次迁往汉旺,他们是第二批。

回忆起过去的点点滴滴,今年已80岁的李德本感慨地说,“那时候,我和工友们白天黑夜抢进度,与时间赛跑,革命热情高涨,尽管汉旺条件十分艰苦,但从来没有人抱怨。”

1974年11月25日,东方汽轮机厂通过第一机械工业部验收投产。东方汽轮机厂的建成投产,彻底改变了中国电力设备制造工业的布局,结束了中国内地没有动力制造业的历史。

三线建设期间,一批三线企事业单位在德阳及周边建设配套,形成配套集成效应。第二物探大队、东方电工机械厂、四川省玻璃纤维厂、四川省钻采设备厂、四川省东方轴承厂、四川省矿山机械厂、地质部141大队、第二机械工业部282大队……国家在德阳完成投资10亿元,建成中央和省属大中型企业近20个,构建出以德阳为中心,同哈尔滨、上海相媲美的三线最大的重型机械工业体系。因三线建设而崛起的德阳,迎来了新的发展。

1965年11月,邓小平同志再次来到德阳视察,当他听到“德阳因三线建设由上年的2万多人增加至现7万多人”时,他欣慰地说:“这已经是一个工业城市了。”

重装之都

迈入转型升级快车道

拓荒牛精神成就了德阳工业的快速起跑与腾飞,也正因为是重工业城市,所以传统产业占比较高,进入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后,德阳也显露出些许负重前行的姿态。

但是,守住工业立市的初心,德阳沉住气、静下心、埋头干,走过了工业转型发展的艰难时期。

2001年,市委、市政府决定实施打造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基地战略;2002年,又根据重装基地建设总体规划制定了《德阳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实施方案》;2006年,制定《德阳市重装基地建设“十一五”规划》……

截至2007年,德阳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36.7亿元,占全市工业的46.91%,拉动全市GDP增长14.8%,对全市工业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66.48%。

德阳装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成就了东汽、东电、二重等一批企业。二重成功研制出诸多“首台”“首套”重型设备: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技术华龙一号、C919大型客机里的关键零部件……二重逐步成为“国之重器”。

2010年,中国二重的上市公司二重重装成功登陆A股;但就在第二年,二重重装开始陷入持续亏损。濒临生死边缘之际,二重与国机集团实施了联合重组。

“老二重没有大的科研能力进行研发,没有贸易的支撑,使得在市场的拼搏过程中,抗‘风吹雨打’的能力比较弱。”国机重装二重装备核电石化公司党委书记杨靖说,二重虽精耕于制造,却在科研、贸易方面“先天缺失”,永远像一个“打工者”,“常常是总包公司分一块的项目,二重就做一块的设备”。

随着中国重机与中国重型院的注入,二重的科研创新与研发能力明显增强,从一个“打工者”变成了“服务商”,实现从单一制造商向工程服务商及总包商的转型,并为开拓海外市场奠定了良好基础。

目前,国机重装在海外18个国家与地区设有代表处与分公司,遍布东南亚、非洲和拉美国家,下一步,将在柬埔寨、老挝、孟加拉等地市场开拓更多新行业,同时发挥电力、建材以及冶金、重型机械应用等行业优势,开发新的市场。

老工业企业带着新的名片重新出发。作为一个1997年才挂牌成立的新企业,宏华董事长张弭坦言,企业“出海、下海、上市”的三步走发展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

1997年12月31日成立时,宏华集团只是一个注册资本80万元,员工仅11名,产值只有800万元的一家小厂,依托我国钻机进行大规模更新改造的潜在需求和历史机遇,宏华坚持石油机械制造为主导产业,走哑铃式的发展模式,从生产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第一台2000米轻型钻机,到生产出“国内领先,国际同步”的、引领世界陆地石油钻机升级换代浪潮的第100台钻机,只用了5年时间。

到2007年,宏华已跻身全国三大钻机制造企业,出口成套钻机全国第一。但随着发展不断状大,原有体制的缺陷逐渐显现,成为进一步发展的障碍,与建立产权清晰的现代企业制度相冲突。面对重重困难,宏华再次求变,通过持续改制,最终完成蜕变,成为国内钻机制造业首家海外上市公司,成功登陆国际资本市场。

传统产业的改造,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提升壮大了德阳的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到2011年,全市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018.6亿元,装备制造业形成以发电设备、石油钻采设备、大型成台套设备等为主的千亿产业集群,这也是德阳首个千亿产业集群。

2013年,“重装之都”德阳正式被中国设备管理协会授予“中国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基地”称号。就在同年,由二重自主研发设计的“国之重器”8万吨模锻压机也正式投产。

高质量发展

“装备智造之都”扬帆起航

2017年5月5日,国产大客机C919首飞成功,举国沸腾,它的起落架重要锻造件都来自于中国二重;2018年10月,有着“川藏第一桥”之称的雅康高速泸定大渡河兴康特大桥桥面施工结束,具备通车能力,它的核心受力部件——主索鞍、散索鞍、索夹都来自德阳天元重工;2018年10月24日,万众期待的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参与了桥面板疲劳性能研究,验证设计的合理性,保证大桥120年之内不会出现疲劳开裂……这些大工程背后都有“德阳力量”的支撑,也见证了德阳“制造”逐步迈向高端“智造”的历程。

迈入“十三五”,德阳要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但这也是德阳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产业迈向中高端,“两化”融合进一步提高,高端制造业加快发展,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成长的关键期,是建设现代化工业强市和更高标准小康社会的战略机遇期。德阳市委八届七次全会上提出,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装备智造之都。

如今,德阳装备制造业已形成产业规模较大、技术装备先进、研制水平领先、配套体系完善的以高效清洁发电成套设备、大型钻采设备、重型机器成台套设备、航空与燃机装备等为代表的装备制造工业体系,新能源及高端装备初具规模。培育了中国二重、东汽、东电、东锅、科工宏华等一批世界知名的龙头企业,形成了以发电设备和石油钻采设备为主的现代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是重大技术装备制造基地和全国三大动力设备制造基地之一。拥有巨型水电装备(白鹤滩100万千瓦)、8万吨模锻压机、“华龙一号”核电机组、5万千瓦重型燃机等一批“国之重器”。大型轧钢设备产量国内第一,具备百万千瓦级核电、火电和水电机组大型铸锻件成套批量生产能力。世界最大的8万吨模锻压机可为航空工业等提供大型锻件,神州系列飞船、各类战斗机型、C919大飞机、深海潜水器都有“德阳造”重大技术装备……

在推进智能制造的道路上,德阳开展了“互联网+智能制造”试点工程,加快30个数字化车间(智慧工厂)建设,成功入选国家工业运行重点联系城市,德阳推动智能制造集群化发展典型经验获得国务院通报表扬。

回首过去,展望未来,因工业而崛起的德阳在改革的大潮中顺势而上。但唯有勇立潮头,才能赢得未来,如今的德阳正坚守住德阳工业之城的根基,转型创新,扬帆起航,迈向“智造之都”。

本报记者汪巧王珊珊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记者手记

改革创新工业才有活力

德阳,因工业而兴起。发展至今,德阳工业曾几次站在创新变革的十字路口,在求新求变中生存。

三线建设时,中国二重、东电、东汽等企业进入德阳,奠定了德阳的工业基础,也带动了德阳的工业迅速崛起,并使之成为一座工业之城。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国家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国企纷纷面临破产的困扰,如何才能适应新时代的体制?只有大刀阔斧地改革,企业才能得以生存并逐渐壮大。

从21世纪初至今,德阳工业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从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从企业单打独斗向产业集群发展,从原材料产品向中高端产品,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德阳市委八届七次全会提出,要坚持传统产业改造和新兴产业并重,实施制造强市战略,打造世界级重大装备制造基地,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装备智造之都。

新目标,新征程。如今的德阳工业,正昂首阔步,从制造走向智造。

新闻推荐

记忆里的红烧肉

李淮(德阳)搬家整理杂物,翻出一斤两斤的粮票。我国第一张粮票是1955年发行的,票证时代深深地烙入人们的脑里。19...

德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德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德阳一座重工业城市的守正出新 迈入转型升级快车道)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