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上午,一场热闹的运动会在西街小学操场上举行。这是旌阳区旌阳街道堰塘坝社区每年的“例会”——民族大团结运动会。运动会上,来自该社区的汉、回、藏、羌、苗、壮、满、布依、土家9个民族居民齐聚一起,相互交流,欢庆重阳节。
堰塘坝社区地处德阳市区老城区,是德阳市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中心,流动人口多,市场繁荣,也是德阳市少数民族居民集聚之地,这里有回、藏、羌、苗、壮、满、布依、土家8个少数民族。一直以来,该社区将民族团结进步作为其重点工作项目,以打造“党建+民族品牌”模式为抓手,以构建“科学、健康、环保、文明、和谐”的民族大团结特色社区为目标,主动服务少数民族居民群众,取得了良好效果。
“我们社区加汉族一共有9个民族,为了做好民族团结这项工作,社区推出了‘四个一’服务,通过开展活动、做好服务,增强了社区与居民之间,居民与居民之间的友谊。”旌阳街道党工委书记唐良智向记者介绍道。
“一会”——民族大团结运动会。依托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开展别开生面的民族大团结运动会。运动会坚持以民族团结为主题,以重在参与、重在交流、重在展示为原则,注重增强运动会的群众性、观赏性、娱乐性和文化性,充分体现将民族团结及体育运动相融合的特点。堰塘坝社区党支部书记徐书英说,目前他们已连续举办了三届,不仅活跃了居民群众的文化体育生活,还深入推进了各民族之间交往、交流、交融,增进了彼此的感情,得到了各族居民积极响应、一致好评,为建设科学、健康、环保、文明、和谐、平安社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队”——少数民族志愿者服务队。依托社区志愿者,成立了一个少数民族志愿者服务队。队伍由少数民族党员、少数民族居民代表、社区志愿者和社区工作人员组成。服务人群主要以少数民族居民为主,社区定期组织服务队为居民开展各种服务。徐书英告诉记者,在辖区牛肉巷以卖烧烤为生的土家族田小娟两母子,在德阳经营烧烤生意20余年,其丈夫买买提于2014年病逝,社区干部看到两母子没有住房仍居住在烧烤店营业房内,无固定收入,生活十分困难,便帮她联系了房管局、社保局,咨询了解怎样办理公租房一事,并将情况告知田小娟,指导她实际操作。“目前田小娟很是满意,非常感谢社区的热心服务。”
“一校”——社区民族“学校”。社区大党委组织辖区两所学校及清真寺,打造了一个社区民族“学校”。利用辖区清真寺每周五的礼拜,将清真寺化身为少数民族同胞学习的主阵地,对前来参加礼拜的穆斯林同胞进行专题宣讲,增强少数民族同胞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促进民族大团结。同时,在学生中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小手拉大手”真情实践活动,通过寓教于乐的教育方式对少年儿童进行民族团结宣传,培养各民族学生之间的感情,加强他们对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了解,使他们从小树立维护民族团结、祖国统一的意识。
“一室”——民族大团结矛盾纠纷调解室。依托社区调解室,设立了一个民族大团结矛盾纠纷调解室。由社区两委成员中的少数民族委员专人负责,由辖区少数民族代表、党员代表、居民小组长、业委会代表、社区调委会成员、社区民警组成调解小组成员,以“调和”“导和”“维和”为基本目的,以“求和”“促和”“保和”为工作任务,旨在维护最广大居民的根本利益,携手共建各民族和睦相处、治安良好的文明社区。
此外,社区还注意挖掘少数民族优秀人才,培育“民星闪耀”典型品牌。回族党员刘时之,在生活中不仅严于律己,恪守党规,以优秀党员的标准规范自身的行为,还以自身的实际行动影响和教育自己的外孙女,在社区建设和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中作出了突出贡献,社区将其树立为典型,号召党员群众向他学习,各民族团结一心,共同进步。
如今,在堰塘坝社区,汉、回、藏、羌、苗、壮、满、布依、土家9个民族同胞生活在一起,彼此真心相交、真情来往,感情愈加浓厚,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下一步,我们还将把‘四个一’服务深入开展下去,与街道各项工作结合起来,不断丰富活动内容,创新活动形式,让辖区居民生活得更幸福。”唐良智说道。
本报记者邱洁通讯员赖雅莉
新闻推荐
2018年10月16日晚,敏捷集团媒体答谢会在德阳汉瑞酒店成功举办,德阳各大媒体及自媒体代表聚首盛会,共话美好未来。活动现场,敏...
德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德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