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力电站大坝。蒋晓然摄
□本报记者 吴平
6月14日,德阳市旌阳区群力电站正在进行增效扩容改造。已有40年历史的条石砌的办公房,夏天非常凉爽,房梁还有一个燕子窝。“今年施工人多,燕子没来,明年老电站焕发新活力,燕子应该还会回来。”电站负责人张朝义说。
张朝义曾在双东镇派出所做了6年联防队员。他说,都到2000年了,镇上仍是一到晚上就停电,对于维护治安来说非常不方便。
如今,旌阳区已建成11座小型水电站,年均发电近500万度。很多农民家里购置了成套的电器,夏天空调功率再大、使用时间再长,也很少跳闸了。
乡办水电站助力乡村发展
旌阳区境内没有落差较大的江河,水电、火电等均不发达,成为经济发展较大的桎梏。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依靠自然河道,修筑拦河大坝,提高水位高差,当地掀起中小型县办、乡办水电站建设热潮。
位于双东镇的群力电站(原新中电站),最早用于农业灌溉,利用凯江在该地6米的自然落差,安装水轮泵,抽水灌田,扬程达到228米。
由于扬程太高,电费用不起,灌溉成本居高不下。为了满足电力需要以及发展乡镇产业,1978-1980年,该提灌站先后安装发电机共5台,与国家电网低压侧并网送电,年发电量170万度。
电站建好之后,乡政府将其交给私人承包,但因经营不善、缺乏管护,以及乡政府在信用社的贷款难以偿还,信用社于2006年把水电站拍卖给了国家电网的下属公司。张朝义正是在这时作为技术安全管理员上岗。
2012年,国家下达政策,国电公司退出地方小水电的经营,于是又拍卖给民营企业。这次,张朝义以厂长的身份“接盘”了群力、胜利等三个水电站,都是凯江流域上。
发电靠天吃饭风险自主负责
群力电站6名职工,一个月2000元,发多少电决定能有多少绩效工资,而决定发电多少的主要是天气。2015年,6、7月份就该涨水的,结果8月份才涨,每年汛期来的都不一样。但好在发电不存在销售问题,电站发的所有电,直接由电网公司以0.27元/度的价格买走就是了。
但汛期风险还是要自己去扛。
2014年8月的一天下午,双龙镇大晴天,凯江连续几天水位过低,此时竟涨水了,张朝义开心地把3台机组增至5台全部运行。没想到过了不一会儿,水涨得越来越快,眨眼功夫没了高差。他和职工忙不迭把机组关掉,眼看水进到机房了,紧急把密封的冷却油箱拆了,把油放出来。如果进去沙子,清理要花十天半个月。等抢收完设备,机房的淤泥达到30公分厚。
除了汛期,有时电网故障,不能正常接收发电,一听到奇怪的声音,工人要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跑去把发电机关掉,否则就相当于仅能担100斤的人,突然给他加到200斤,发电机会受影响。
汛期的来水可以说也是“五花八门”,早先,农民的秸秆能铺满一河床,山上还经常冲下来树枝、树干。尤其2008-2009年,受地震影响植被损坏很多,都顺流而下。一些大树职工搬不动还要请村民,村民靠卖河里的“浮材”都能有上千元收入。
但是从2015年开始,这些就非常少了。张朝义推测,督促村民秸秆还田、加强河道管理、以及水土保持项目的实施,确实起到很好的效果。“以前没涨水的时候,河道臭得很,现在好了,今年都下水游过几次泳了。”
预防为先安全用电进农村
农村水电站都有个不成文的规定,5月栽插水稻的时候,拦水提灌不发电。此外,水电站要尽量协助村里的用电安全。
曾经农村用电有很多陋习。村民用老式的电炉子烧水甚至煮猪饲料,简单地接一下火热、零线,几根2、3千瓦的电阻丝发热,水溢出来,溢到电线上就可能漏电。2010年前后,当地基本普及了漏电保护器。为了宣传它的必要性,张朝义还去参加村里的社员大会宣讲:“有短路、漏电等危险时,漏保能自动断电,这样就不会被电打了。
“如今,村民的安全意识有了提高。村民看到树枝跟电线接起来了,会跟组长报告。有时检查线路,需要砍些竹子、树子,他们也不会说什么。”张朝义讲道。
农村的小水电很多,虽然装机容量小,但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他们只是抬高水头,并不长时间存水,所以对河道水生态环境没有很大破坏。有鉴于此,四川近几年开展了小水电的增效扩容项目,发电效率和发电量能提高30%。
“三个电站,自筹500万元,国家补助约400万元,可以一下子都换成全自动的。”安全技术员李治超说,“以后工作越来越方便了。”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伍玲)据市体育局消息,第十三届省运会群众项目象棋比赛近日在广元落幕。德阳籍运动员廖清凤获女子个人老年组铜牌...
德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德阳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