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阳市旌阳区孝泉镇,有个姜孝祠。关于姜孝祠,千百年来,当地流传着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据说,东汉时,当地一个叫姜诗的男子。因品高行佳、为人正直,姜诗深得当地名人庞盛的赏识。为此,庞盛还将女儿庞三春许配给他,并向朝廷举荐。不久,皇上下诏,任命姜诗为江阳(今泸州)县令。姜诗上任后,爱民如子,为政清廉。
后来,庞三春生下了一个男孩,取名姜石泉,小名安安。但是好景不长,几年后,因关系不和等原因,姜诗一纸休书,把庞三春撵出家门。
得知母亲被休,安安痛哭流涕,朝思暮想。看到安安的遭遇,邻居告诉他,其母迁居在白衣庵,生活清苦。
那时,安安每天都要自己带米在老师家中寄吃一顿午饭。得知母亲的情况,每天上学途中,安安都要从自己的米口袋里抓上一把米藏在路边的土地庙里。几个月过去,看到存了不少米,安安就偷偷地拿着米来看母亲。
母子相见,又惊又喜。看着安安掏出米来,母亲却脸色沉重,“我们家里人,历来不偷人家的东西。人穷要穷得有志气,我宁愿饿死,也不吃人家的米。”这时,白衣庵庵主走过来,抓了一把米,放在手掌里仔细观察。之后,他对庞三春说:“你看这米,颜色深浅不一,有陈有新,不是偷的,你可别冤枉了孩子。”
见状,安安一五一十地把实情告诉了母亲。听了安安的话,母亲心里一阵酸楚,抱着安安大哭一场。
后来,为纪念安安的一片孝心,当地修建了姜孝祠。而这一故事,也被人称为“安安送米”。
本报记者雷倢整理
新闻推荐
6月1日起,德阳市人民医院正式开通网络疗诊服务,患者足不出户,通过微信公众号就能进行就医咨询和初诊。网络诊疗实行实名制,同...
德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德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