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德阳 今日广汉 今日什邡 今日绵竹 今日中江 今日罗江
地方网 > 四川 > 德阳市 > 今日绵竹 > 正文

入列“国字号” 德阳农业科技园区有何制胜法宝?

来源:德阳日报 2022-01-12 00:57   https://www.yybnet.net/

园区内的茶叶基地。

园区内的玫瑰加工厂。

园区内的猕猴桃冷链物流中心。

技术农户对猕猴桃树进行修枝。

中国玫瑰谷月季产业园。

文/图本报记者叶斌

日前,科技部公布了第八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通过验收的名单,四川德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下文简称“德阳农业科技园区”)正式成为“国字号”农业科技园区,这也是本批次四川省唯一上榜的园区。

2021年12月29日,科技部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在写给市科技局的感谢信中,除了感谢其组织配合对德阳农业科技园区的验收外,还特别提到“通过开展验收,德阳农业科技园区更加注重聚焦创新资源、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国字号”农业科技园区是干啥的?园区内有些啥亮点?它的建设发展产生了哪些带动效应?对此,记者前往德阳农业科技园区核心区绵竹市进行实地探访。

村民“家门口”致富增收

一幢幢小别墅矗立在山脚下、骑游步道穿过村落、道路两边绿树成荫、亭台水景小品景观分布其中……这里就是位于绵竹市麓棠镇的玫瑰新村。

而在创建德阳农业科技园区之前,玫瑰新村的居住环境是另一番景象。

该村党支部书记石定芝介绍,玫瑰新村之前是绵竹市土门镇三合村。几年前,村里7000多亩土地全部流转发展玫瑰产业,400多户村民搬进环境优美的“别墅式”居民聚居点。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后,土门镇更名为麓棠镇,三合村因德阳农业科技园区的玫瑰产业兴旺改名为“玫瑰新村”。

谈起园区带来的变化,村民刘洪玉感触很深,“在德阳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玫瑰产业进村之前,我们这里是传统农村,年轻劳动力基本上外出打工。在家务农的老年人种植一些粮食作物供自家食用,除去肥料、人工等各种杂费,谈不上什么收入。现在和以前大不一样了,家家户户都有土地流转收入,还可以在园区务工。”刘洪玉一家五口人,10亩土地流转费加上她在园区务工的收入一年有近2万元,“工作比较轻松,3至7月,从除草、施肥到采摘鲜花一年只有四五个月的务工期。”

石定芝称,村里的种植专业合作社和物业管理公司员工都是本村村民。除了种植,还要做保洁、安保、基建维护等,一年下来有七八十万元收入,除了村民增收还壮大了集体经济。

眼下,正是猕猴桃树修枝期,绵竹市剑南街道海江村禾下土合作社的技术农户王菊即将结束修枝工作。这里的千亩猕猴桃产业园位于德阳农业科技园区核心区域。

几年前,王菊将自家5亩土地流转给四川山牧农业公司种植猕猴桃。她家3个劳动力经村里合作社培训后,成为猕猴桃种植技术农户,为猕猴桃产业园提供种植技术相关的劳务服务。“土地流转加上在园区务工,一年收入有9万多元。”王菊笑着说,“比以前种地收入高了很多。”

猕猴桃和玫瑰,这两种高附加值的经济作物是海江村和玫瑰新村村民致富的“宝贝”,也是德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两大优势产业。园区以此为产业核心,打造“西南地区高端经济作物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示范样板”,带动村民致富,助力乡村振兴。目前,园区核心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694元,高于绵竹全市34.89%;示范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822元,高于绵竹全市20.37%。

企业科技助力造就高精尖

近年来,德阳农业科技园区成功选育出世界第一个红肉猕猴桃四倍体品种,猕猴桃育种材料创制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自主培育“昌泰1号”大马士革玫瑰,结束我国加工玫瑰良种依赖进口现状,一大批国内外先进技术、原创技术在园区实现应用转化,园区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82%;成立了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技术研究院、产业实验室等研发机构。

陈元汉是德阳农业科技园区入驻企业——四川山牧农业公司的总经理,他对于园区科技成果转化种植猕猴桃感触颇深,“现在园区的猕猴桃种植技术是全国最高标准等级。”

陈元汉介绍了何为“高标准”。他举例,比如猕猴桃园地里一种叫“野豌豆”的草,它既有固氮作用,还能结合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有效预防素有“猕猴桃癌症”之称溃疡病的传播。另一个例子,就是从新西兰引进改良的高架牵引技术。这项技术可以让猕猴桃枝条进行“引导式”生长,让果实有“顶端优势”,能够增加叶片的通透性,减少病虫害,修枝时可以节省大量人力物力。

正是有了一系列高科技种植技术,陈元汉1000余亩的种植基地去年收成达100多万斤,产值约700余万元,优质猕猴桃销往广东、广西、陕西等全国各地。

四川华胜农业是德阳农业科技园区的龙头企业,于2014年入驻,当时这里还是省级农业科技园区。该公司董事长白峰介绍,“绵竹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合猕猴桃生长。我们更相信,这里的外在内在条件都适合企业壮大发展。”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白峰和团队建设了猕猴桃基地,培育了多个新品种,开展了多项与生产相关的落地应用技术并予以推广,实现了由小农户分散种植向规模化农业种植的转变、由依靠经验和想象向数字化可追溯转变、由盲目采收向科学采后管理和销售转变。

白峰称,依托德阳农业科技园区这个平台继续发展,未来3至5年,他们公司商品果亩产量会比现在提高一倍,机械化使用效率提高20%,全面实现数字化管理,建立猕猴桃生产从育种到终端的全链条生产操作规程和标准体系。

据介绍,德阳农业科技园区紧抓“国字号”创建机遇,培育了7个涉农高新技术企业,建成猕猴桃产业重点实验室、玫瑰产品研究院等高水平科研平台,吸引新西兰皇家科学院在园区投资设立首个中国猕猴桃品种试验站,联合中国企管会设立农业可持续发展联合工作站,助力园区实现农业“双碳”目标。

人才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

在德阳农业科技园区核心区,投资8000万元专项债券、面积约18000平方米的绵竹市科技创新创业孵化中心一期项目主体已经完工,该中心建成后将承载两大功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与创业孵化。

德阳农业科技园区“双创”中心负责人朱锆博士介绍,“双创”中心预计今年六七月份陆续投入使用,建成后将接纳百余家创新创业主体。

“未来,这里将是一个集创新创业教育、培训、实训以及创业孵化等多项功能为一体的创新创业平台,是‘双创青年’的乐园。”朱锆介绍,“双创”中心自成立以来,孵化中心始终坚持以培养“双创”人才为目标,以“搭建服务平台、助力学生创业”为宗旨。依托德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资源,联合西南地区农业院校,着力培养高端经济作物创新创业人才,为智慧农业创新创业工厂持续输出人才,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提高园区农业供给质量、效率和效益,助力发展当地农业特色产业,提供大量就业机会。

据悉,“双创”中心现有签约入驻的创业企业、团队和创业者共11个,其中与农业相关的有10个,占总入驻数的约90.9%,长期活跃创客超过200人。自建立以来,累计服务创业企业、团队和创业者15个。

“我们的思路是对创业者认真负责,对创业项目与各类型的专家进行多维度论证,多方面提升创业成功率,集中力量精准助力,这样的做法在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发展、带动大学生就业、促进当地创收增收等方面成效显著。”朱锆介绍,园区通过采用大专院校、园区企业联合培养的方式,利用实训、专业实习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从中筛选出适合农业、愿意留在农村的专业人才,做到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为园区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就在记者采访时,一个好消息传来:德阳农业科技园区的一家创业企业科瑞思普获得了香港一家机构投资。这支青年创业团队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主要研发微生物利用,他们近期的研究成果通过园区平台推送,获得一家港资公司100万元人民币的战略投资。

园区“软硬实力”互动交融

业界普遍认为,现代农业长期稳定的是设施农业。但设施农业投资额度高,一旦失败,建成的设施将成为废品不能再利用,这是资源的浪费,对农业生态和产业环境也会造成危害。

德阳农业科技园区管委会副主任申川辉介绍,为了突破这种困境,德阳农业科技园区将投资2亿元,实施“双碳”专项债券项目,建设农业科技碳循环双创产业融合示范园。

“如果一个创业主体创业失败,示范园的基础设施还可以由另一个新的创业主体再利用。这样就基本杜绝了设施农业投入里的浪费,同时还能吸引更多创新主体,形成良好的聚集效应。这是示范园在减碳方面的重要作用。”

据介绍,德阳农业科技园区坚持走差异化发展道路,将“科技+产业+文旅+体验”理念深度融入园区规划,以创建“西南地区高端经济作物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示范样板”为目标,积极探索“农业产业化、产业园区化、园区景区化”的现代农业新路径,充分发挥园区大马士革玫瑰、猕猴桃两大特色产业的溢出效应,加快推进园区业态、文态、生态的有机融合发展,培育出国家玫瑰公园、玫瑰小镇、猕猴桃特色农庄等一批集观光体验、科普娱乐为一体的农旅新业态,构建起园区产业创新“硬实力”+文化旅游“软实力”互动交融的良好格局。

“有了差异化定位,并坚持走差异化发展之路,正是园区通过国家验收的关键点之一。”市科技局农村科负责人周红军说。

目前,德阳农业科技园区按照“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区”布局建设,在麓棠山核心区,建成近3000亩高标准科技示范果园,带动发展猕猴桃种植2.5万亩,推动四川猕猴桃达到欧盟标准,实现产品批量走出国门,绵竹市成为全省猕猴桃产业2个重点县之一;核心区引进玫瑰、月季品种5000余个,种植玫瑰1.5万亩,推动形成了集种植、研发、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玫瑰生态全产业链,中国玫瑰谷荣获“国家玫瑰公园”称号。“中国玫瑰谷-九龙山麓棠山景区”旅游线入选全国60条美丽乡村休闲旅游精品线路,年吸引游客700余万人次。三次产业的有机融合,助推园区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引领作用日益凸显。

对话嘉宾

绵竹市委常委、副市长、德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党工委书记李强

记者:德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在三产融合方面有哪些好的做法?

李强:园区坚持“三业并举”融合发展道路,以猕猴桃、玫瑰和茶为中心,初步形成了果蔬保鲜、玫瑰精深加工等农产品产业加工链。在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同时,导入观光体验、科普教育、生态保护等休闲农业,建立月季园、玫瑰小镇等观光农业,提升农业的休闲价值、文化价值和生态价值,实现三产融合发展。

记者:请结合乡村振兴具体谈一谈。

李强:现代农业不可能只是孤立的“农业”,光靠农业一个产业也不足以带动经济良性发展。园区从筹备创建之初就着力在融合上下“深功夫”。只有把产业融合到一起,才能通过产业溢出效应让老百姓增收,让产业经济效益成倍增长。

园区采取“一带、一心、四区”功能布局,重点打造乡村振兴发展示范带、园区管理与科技创新创业孵化中心、高端经济作物育种功能区、玫瑰全产业链创新发展功能区、乡村休闲旅游新业态发展区。一是提升精深加工能力,以一产带动二产。二是发展精品乡村旅游,以二产拉动三产。三是加大品牌创建力度,以三产筑强品牌。坚持质量兴农,努力推进特色农产品建设。

记者:成功入列“国字号”,德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应该有很多可圈可点的经验,请为其他地方园区建设支支招。

李强:综合3年来“国字号”园区创建工作,我们认为园区建设过程中要避免以下误区:一要防止有生产无产业。园区的产业,是从研发、生产、加工、仓储、物流到销售的全链条,不能错误地理解为搞单一的种养或加工。二要防止脱离群众。园区建设的最终目的是带动千家万户的农民增收致富,要防止脱离农民搞建设。三要防止一家企业独大。建设园区就是要聚集各种要素、资源、主体,竞相迸发,形成合力。四要防止面积大小不当。一定面积规模是园区建设发展的基础,要根据产业情况和各地实际,以形成产业集聚效应为原则,适度把控园区规模。五要防止政府越位或缺位。园区建设以企业为主体,主要投入由实施主体以市场化方式解决。

新闻推荐

绵竹市财政局力保重点项目建设

四川经济日报德阳讯(钟小红记者钟正有)绵竹市回澜大道延伸段建设项目征地拆迁工作于今年启动。截至目前,该项目征地拆迁进度...

绵竹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绵竹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入列“国字号” 德阳农业科技园区有何制胜法宝?)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