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画是伴随着我国农历春节辞旧迎新的活动产生的。说到年画的起源,应该说它是由古时的门神画演变而来。关于“门神”的来历,南朝梁人宗懔的《荆楚岁时记》有这样的记载:“正月一日,绘二神贴户左右,左神荼,右郁垒,俗称之门神”。而到了唐代,门神则由真人秦叔宝、胡敬德的画像代替了。《三教搜神大全》有着这样的记载:“户神,唐秦叔宝、胡敬德二将军也。”说是“唐太宗不豫,寝门外鬼魅呼号,太宗以告群臣。”于是秦叔宝奏曰,愿同胡敬德戍装立门外以伺。于是“太宗可其奏,夜果无事。固命画工绘二人之像于门,邪祟以息”。后世沿袭,遂永为门神。而到了宋代,门神画逐步演化成了木版年画。那时的年画分为着色和套色两种。据查阅有关资料,目前我国现存最早的木刻年画应该是宋版的《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到了明末清初,出现了“三大民间木刻年画”。它们是天津的“杨柳青”年画,苏州的“桃花坞”年画和山东潍坊年画。除此之外,还有河南朱仙镇、四川绵竹、广东佛山等地的年画,也闻名遐迩。
传统的年画,多为木刻水印,线条单纯,色彩鲜艳,画面热闹,题材多以五谷丰登、春牛、婴儿、风景、花鸟等为内容。民国期间,上海的郑曼陀把月历和年画合二为一,制成“月历牌”年画和挂历年画,很是风靡一阵子。
新中国成立后,新年画在传统年画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年画已可用多种先进方法印刷。其内容粗略地划分一下,有山水花鸟、戏曲人物、民间传说等等。
说到各地年画的风格,北京西北一带的年画,以粗犷、苍劲闻名;天津“杨柳青”年画,以细巧、典雅著称;山东潍坊和苏州桃花坞年画,则以粗壮、朴实见长。漳州年画,黑底粉印,绚烂而多姿,浓丽而凝重;佛山年画,色彩鲜明,红底黑版,分外质朴动人。
我收藏的年画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是民间传说中的神仙画像;二是历史故事和人物;三是吉祥图案;四是现、当代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如年画《要节约闹革命》,就是为了配合上个世纪60年代的增产节约运动而印制的。
年画不仅是我国绘画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是研究我国一些地域文化的重要参考资料。
新闻推荐
四川经济日报讯(刘莉记者钟正有)记者从绵竹市委组织部了解到,去年以来,该市从规范机关内部管理制度入手,积极打造严管、厚爱、锻造、实干、高效的组工干部队伍,着力提升干部素质能力。以制度建设为切...
绵竹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绵竹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