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新闻 广汉新闻 什邡新闻 绵竹新闻 中江新闻 罗江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德阳市 > 绵竹新闻 > 正文

与朱熹齐名的南宋大家 张栻 博学鸿儒 一代学宗

来源:德阳晚报 2017-05-10 12:06   https://www.yybnet.net/

南轩祠内重现岳麓书院“朱张会讲”的场景,右为张栻。

南轩中学内的南轩祠和张栻塑像。

绵竹人民公园内的桂香亭。

【人物简介】

张栻(1133-1180年),字敬夫,又字乐斋,号南轩,绵竹人,张浚之子,南宋理学家、文学家、教育家,与朱熹、吕祖谦并称“东南三贤”。孝宗乾道元年(1165),受聘主管岳麓书院教事,苦心经营三年,使书院闻名遐迩,从学者达数千人,初步奠定了湖湘学派规模,成为一代学宗。政治上勤职忠君,反对议和,力主抗金。47岁病逝,从祀孔庙。著有《南轩集》44卷等。

明末清初,绵竹县衙挂出了一副楹联——“忠臣孝子纲常地,大将真儒父母邦”,“大将”意指南宋名相、抗金主将张浚,“真儒”即张浚之子张栻。用现在的话说,张栻出生在一个高官家庭。他降生时,父亲张浚已是朝廷重臣、督统一方的抗金主帅。在深厚的家学熏陶和严格的家教中成长,张栻自幼便展现出过人的天赋,不过他将一生的主要精力用在了研究学问和授业育人上。

作为湖湘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与朱熹、吕祖谦并称“东南三贤”,提出了一系列经世致用的学术观点;主持岳麓书院时期,培养了一大批“岳麓巨子”,“朱张会讲”更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曲千古绝唱。他政治上勤政爱民、坚持抗金,但更是诗人、大学问家、大教育家,放在今天就是闻名全国、众多青年学子追捧的名校教授。遗憾的是天不假年,张栻47岁便英年早逝。不少人猜想,如果张栻像朱熹一样活到70岁,会取得更高的学术成就吗?

幼承庭训

少年天才

在绵竹人民公园,有一处张栻读书台和一座桂香亭,两者皆能从《绵竹县志》中找到来源。据《绵竹县志》记载,县北十五里有读书台,是张栻的读书处;南宋绍兴二十六年(1156),23岁的张栻奔祖母计氏丧,随父回绵竹护送灵柩葬于汉旺大柏林,又在城西祥符寺(今人民公园内)建桂香亭,手植桂树六株,感而赋诗一首《木樨诗》,这首诗如今也被刻在公园内的一块石碑上。

张栻自小家教甚严,在祖母计氏及父亲的督促下勤奋苦读。绍兴十一年(1141),8岁的张栻随父母出川,居湖南长沙。父母常讲忠孝仁爱、礼义廉耻的孔孟之道,教读圣贤经史。

13岁时,张栻随父谪居广东连州,父亲开始亲授他《易经》,竟能有所领悟。埋头于经史子集之外,少年张栻还流连于连州的风光胜景,曾与诗人宋子飞结伴游览连州湟川河,连写八首诗歌,结为《湟川八景》组诗。后来这组诗被选入《全宋诗》,成了千古流传的经典。而写这些诗时,张栻年仅13岁!他的另一首诗《立春偶成》流传更广:“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这首诗被《千家诗》收入,成为国人的启蒙诗之一。

另据史书记载,张栻十几岁时就能为父亲出谋划策,连幕僚都自愧不如。

绍兴三十一年(1161),28岁的张栻前往湖南衡山,师从南宋著名理学家、二程(程颢程颐)的再传弟子胡宏。胡宏对张栻做学问十分看好:“圣门有人,吾道幸矣。”这一时期,张栻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理学思想。同年回长沙,创办城南书院,开始讲学。

朱张会讲

千古绝唱

在中国儒学史上,朱熹的地位仅次于孔孟,被尊称为朱子。自元朝始,程朱理学被定为官学,在魏晋玄学和唐朝佛、道盛行之后,经朱熹继承发扬的儒学重新占据了正统地位。就是这样一位大思想家,对小他三岁的张栻充满了敬服之情,“一则曰,敬夫(张栻)见识卓然不可及,从游之久,反复开益为多;一则曰敬夫学问愈高,所见卓然,议论出人表。”两人是相互欣赏的知音,也是相互启发、和而不同的辩友。每逢相聚,常通宵达旦对谈,分开后也鸿雁不断,彼此之间的书信,光是收入两人文集的就达一百多件。

乾道二年(1166),33岁的张栻受邀主讲岳麓书院。次年8月,朱熹为向张栻求学,从福建武夷山启程,跋山涉水2000里,走了一个月才抵达长沙。此后两个多月,两人对“中和”、“太极”、“仁”等理学中的一系列重要概念进行了深入探讨,前来听讲的学子络绎不绝,“一时舆马之众,饮池水立涸”,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朱张会讲”。二人当年经常乘船往来的渡口被唤作“朱张渡”,延续至今。

论学结束后,两人又同游衡山,彼此唱和,写下了149首诗。朱张会讲,推动了宋代理学和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其自由讲学、公开辩论、求同存异的学风更是文化学术史上的千古美谈,岳麓书院也由此声名远播。

影响深远

后世垂范

绵竹南轩中学内现有一座南轩祠,又名南轩楼、南轩故里,建于清咸丰三年(1853),是当时绵竹知县吕华宾倡修,历经100多年保存完好。南轩祠为两层木结构建筑,飞檐翘角,古朴凝重,庄严肃穆。踏入祠堂,墙上有张栻生平展,堂中央置一桌案,顶上悬挂“斯文正脉”的匾额,两边塑张栻与朱熹的坐像,两人侧身相向,纵论倾听之态惟妙惟肖,800多年前两位大师在岳麓书院会讲时的情景宛在眼前……

张栻的理学思想,上承二程,推崇周敦颐《太极图说》,以太极为万物本原,主张格物致知,知行互发,并提出了“学贵力行”“知行并进”“贵实用而耻空言”等一系列经世致用的学术思想。他明确提出办学不是为了科举,根本目的是“传道济民”,学校要为社会培养经国济世的人才。他在岳麓书院三年,培养的一大批弟子,如吴猎、赵方、彭龟年、游九言游九功兄弟、陈琦、张忠恕等,被誉为“岳麓巨子”,皆为经邦济世之才,成为湖湘学派的中坚力量。从明清到近代,长沙及整个湖南地区在湖湘学派的教育背景下,产生了一代又一代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魏源、曾国藩、左宗棠、谭嗣同、毛泽东……

其实,张栻为官亦是可圈可点,因坚持抗金反对议和,他曾多次犯言直谏,对皇帝说不;也曾创造过一天内革职查办贪官污吏14人的纪录;每到一地为官,他都大力兴教办学……淳熙七年(1180),张栻在湖北江陵病逝,终年仅47岁。当张栻的灵柩从江陵运走时,当地百姓蜂拥上前,挽车哀号,哭声数十里。后来,宋宁宗为张栻赐谥曰“宣”,后世尊称张宣公。宋理宗诏封华阳伯,从祀孔子庙庭。

文/本报记者 刘春梅 图/本报记者 张嵘

学者谈名人

【专家评价】

张栻是一位勤勉精思、见识宏博、践行笃实的学者。除了竭忠尽智、勤政爱民、为国图强外,更多的精力用于穷研道学,讲学授业,著书立说方面。《宋史·道学传》将他与朱熹并列一传。他在世只有47年,涉及的学术领域却很广泛,于道学、政事、教学、评论圣贤等都有独到见解。尤其对宋代湖湘学派的贡献最大。他对于建学造士、促进社会教育方面十分重视,培养出大批杰出人才。

【学者简介】

宁志奇,从事地方文史研究近四十年。绵竹市古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绵竹市张浚张栻学术研究会副会长,绵竹道教文化、绵竹年画研究专家,著有多部地方文史研究专著。

新闻推荐

量化职能职责 细化目标任务绵竹“五个一”帮扶结出累累硕果

四川经济日报讯(郭燕琴记者钟正有)记者从绵竹市委组织部了解到,为扎实推动脱贫攻坚部署落实,该市进一步量化职能职责、细化目标任务,凝聚起“五个一”帮扶力量,形成强大合力,助推帮扶工作深入开展,取得突...

绵竹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绵竹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与朱熹齐名的南宋大家 张栻 博学鸿儒 一代学宗)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